翻阅自己的朋友圈,发现已经很久没有发负能量之类的内容了,以前自己很少发圈,但是每次一发总是一些情绪糟糕的内容。
有同学说只要我一发朋友圈,必定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但是其实对于我们这个年纪而言,所谓的大事无非是“失业”,“失恋”,可是当你经历的越多,就会发现那些曾经我们眼中的大事,其实真的不足以为道。
有朋友说我总是在三更半夜无病呻吟,以前的一段时间,总是会在情绪不佳的时候,在半夜失眠的时候,忍不住昭告整个朋友圈,然后隔几分钟就会打开微信,看一下有没有人点赞评论。如果有,会乐此不疲地挨着回复。
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十分乐于做这样的事,一点小事都忍不住地发圈,一时的不顺都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可是最后你会发现,每次评论的都是关系好的那几个,你的生活,你的情绪也只有少数人会关心。
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匆匆一瞥,有的会默默地点个赞,以显示你的朋友圈里有我,却丝毫都没有注意你发的消息到底适不适合点赞,而对于那些会评论,会关心你的人,她们的一句“怎么了”?你也只是回复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没事”
心情很糟,有很多话想说,但是隔着屏幕敲出的也只是没事二字。
有些话过了当时的情境就没有想要诉之于人的欲望;
有些话说出去也只是徒劳无功,只会增加对方的烦恼;
有些话说了也无济于事,该面对的还是得自己面对;
于是,渐渐地你不再乐于宣告自己的难过,而只是默默地把所有的难过从心底化解,于是你渐渐地学会了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
不是不难过,不是没有苦楚,而是知道过多地宣示自己的软弱也不会让事情有所转圜,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有人说,所谓成长,就是以前难过痛苦的时候,会哭,会写几千上万的日志,会死皮赖脸地给一个人发短信,我现在这样都是你害的,而现在,只会挤出一个敷衍的微笑,言不由衷地说一句,我没事。
成长其实真是就是把哭声调成静音的过程。
儿时,会以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稍不顺从心意就用哭声来宣告自己的主权,然后会轻而易举地得到自己想要的;
青春期会把自己的所有难过都放大百倍,以为爱一个人就要耗尽所有的精力,直到歇斯底里,直到筋疲力尽,会通过哭闹开证明一个人是否爱你,是否对你在意;
而现在你已很少哭,已经很少把自己的情绪赤裸裸地展现出来,学会了隐忍,学会了自我调节,学会了喜怒不形于色。
即使很难过,也只是和自己最好的朋友诉说,也只是告诉自己,一觉醒来,一切都会好;
即使很生气,也只是默默地在心里劝说自己,我不生气,或者给自己几秒钟的时间消释,然后恢复平静;
即使很不舍,也不会再打扰对方的生活,很多次想要联系,都被自己的理智压下。
越长大,越会变得小心翼翼,越是瞻前顾后,越是脆弱,却也越是无惧无畏。
懂得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过,大家都挺忙,没空理你的玻璃心;
懂得了没有人会一直伴你左右,要学会自己强大,懂得了哭闹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没有人会为你的情绪买单;
懂得了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不要放纵自己的情绪;
也知道了与其抱怨,与其把所有的时间浪费在伤春悲秋,沉迷于负能量中,倒不如利用时间来装点自己。
真的没必要把自己的坏情绪闹得人尽皆知,除了会占用别人的手机屏幕,会让自己的烦恼转嫁给在乎自己的人之外,起不到任何作用。
微信中加着很多人,于茫茫人海中有过一面屏幕之隔,任性地霸占着你的空间,可是到头来却发现真正在乎你的一直都是那几个,而我们的情绪从来能够影响到的也只是那些在乎自己的人。
有些事,私聊就够了,有些话,说给懂得人听,有些人,散便散了。
亲爱的,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思念,不准回头看,要去过自己的生活。
对现状不满,就把不满强化成自己的力量,会难过,也要学会自己化解,很想念,也要学着朝前看。
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不是所有人都会体谅“你今天心情不好”,你要做的是于不动声色中去经营自己的生活,于纷繁杂世中强大自己的内心。
从今天起,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