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从军,女子为将领的少之又少,这是因为男女在肌肉力量方面有所差别,所以能够被史书记载下的女子,大多是后宫嫔妃,一般出现在后妃传、皇后纪里面。然而,在明朝末年,却有这么一位女将军,英姿飒爽,战功赫赫,并成为古代史上唯一正史立传的女子。
她就是秦良玉。
翻开《明史秦良玉传》,可以看到这位女将军是忠州人,是石砫宣抚使马千乘的妻子,马千乘据说还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那么,虽不能说秦良玉是将门虎女,至少可以称之为“将门虎媳”。
万历二十七年,马千乘带领三千人去征讨播州,秦良玉夫唱妇随,自己也带了精兵五百紧随其后,亲上战场杀贼,并于第二年,和其夫一起追击敌人,连破七寨。只是遗憾的是,后来马千乘被部民告了状,死于云阳狱,从此秦良玉接过了夫君的军职,以一骑巾帼风采,驰骋在明末那片惨烈又悲壮的战场之上。
身着戎装的秦良玉,无疑是战场上一道亮眼的风景线,那么这位巾帼女将军到底外貌如何呢?遗憾的是,明史里面并未详细描写,但朝鲜使臣黄中允在《燕行录》里面,倒是有过大概记载:
“是日行至曹庄,遇马门秦氏。体甚肥大,网巾、靴子、袍带,一依男子。能文墨,熟兵书。马上用八十斤双剑,年可三十五六许。。。凡女兵四十余名,着战笠,穿战服,黑靴红衣,跨马驰突,不啻男子骁健者。”
“体甚肥大”,说明秦良玉本人体型相对魁梧,不是那种娇弱无力的类型,否则她也抡不起重达八十斤的双剑。年纪大约三十五六,手底下还带着一支四十余人的“娘子军”,光是想象那画面,就让人不由叹服。
除去娘子军外,秦良玉的主力部队号称“白杆兵”,是明末战斗力很强的一支队伍,这支军队在秦良玉的治下,军纪严格,风气肃然,为远近敌人所忌惮。
泰昌年间,岌岌可危的大明朝急调各处精锐部队,用来支援辽东,秦良玉也派遣了自己的兄弟秦邦屏、秦民屏,率领数千白杆兵前往参战。浑河血战爆发,秦邦屏战死,秦民屏突围而出。秦良玉后自领三千精兵开赴战场,大军所过秋毫无犯,朝廷为嘉奖她一门忠烈,特地将二品服赐给她,封为诰命。
然而,那时还是个男权社会,并不是所有人都对秦良玉表示认可,在史书里面就曾经记载过,总兵李维新,因为渡河一役战败归营,却紧闭营门,拒绝接见秦良玉。最终惹得这位女将军向皇帝奏言:以六尺躯须眉男子,忌一巾帼妇人,静夜思之,亦当愧死。
这样一位豪气干云的女将领,率领着她的白杆兵转战于平播、援辽、援贵州、浑河等战役间,一时间,名声大噪。
崇祯十三年,张献忠连破朝廷军于观音岩和三黄岭,“神弩将” 张令被杀,而秦良玉奔过去救人,却被张献忠打败,其属下三万人几乎死伤殆尽。
四年之后,张献忠打到了夔州,秦良玉急忙赶往支援,却因为兵力不足,被击溃。此时,蜀地全都陷于敌手,在此紧要关头,秦良玉讲出的一番话掷地有声:
我兄弟二人都已为国捐躯,我一介妇人身受国恩二十年,现在不幸到了这个地步,又怎敢在晚年去侍奉逆贼?
说完此话,她召集剩下的军队规定说:“有投降贼人的,灭族无赦。”于是分调兵力去守卫四方。
因此,张献忠不断在四川招抚各土司,却独独不敢到石砫去招降。后来张献忠去世,而一代巾帼女英雄秦良玉最终得以寿终正寝。
本号文章,皆为成周子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所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