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丨《魔鬼经济学》:用经济学家的视角看世界

        《魔鬼经济学》是曾经上行为经济学课时老师推荐的,我前后断断续续看了两个月,终于把四本全部看完。

        前两本提出了诸多看似无厘头或挑战人类传统认知、实则能用经济学思想解释的问题;第三本阐述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能让人提出并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如何培养这种思维方式;第四本则是两位作者从他们开设多年的博客中选取的文章合集。《魔鬼经济学1-3》绝对是值得仔细阅读的,哪怕章节架构有时看起来很零散,其承载的思想内核绝对发人深思。第四本则因选材的特殊性,更适合以“茶余饭后听听八卦闲聊”的心态来读,否则可能会失望,因为作者有时会抛出问题但不回答,且有时需要一定的文化与时代背景才能会心一笑(比如对各类球类比赛的规则了如指掌)。

        概括来说,《魔鬼经济学》系列主要阐释了两个问题:一,经济学的思想如何在日常生活的奇怪现象中体现?二,如何才能发现并且探索这些奇怪现象。

        作者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使我获得了对经济学本质及逻辑的认知飞跃。本科期间我学习了四年经济学,相关的知识不断扩展,盘根错节,而在阅读这套书的过程中,我对经济学的认识逐渐收束到两个不同维度的核心:“激励”和“理性的科学”。

        经济学的理论,尤其是微观经济学理论,无论现象表征如何,一旦开始探索人类经济活动的根源,就会落到“激励”(incentives)之上。最直观的是金钱之类物质上的激励,比如某些行业的高薪吸引人们在这个行业内寻找工作,给儿童一些奖金或者礼物能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考试等等。但也有道德、法律等非金钱的激励,比如书中的百吉饼自助摊,虽然存在一部分坏账,但大部分人还是会主动按照自己拿走的百吉饼付钱,这是因为人们心中的道德准则给大部分人保持诚实、对抗诱惑的激励。更有意思的是,人所受到的两大类激励在人这个复杂系统中相互作用,会产生很多神奇的表现,比如人在感受到他人注视时,要比不受他人注视时更愿意展现自己诚实的品质,而有时仅仅是墙上贴的眼睛图案也能让人“感受到被注视”;再比如一个帮派位于金字塔尖的人的美好生活,能让底层的人们甘愿接受对危险且收入微薄的工作,尽管他们爬上塔尖的概率极低。

        经济学是一门围绕数据开展分析的社会科学。数据分析有助于发现和解释现象。但凡数据如此显示,哪怕数据传达的信息十分反直觉,经济学家也会顺着数据试图进行解释。因此经济学更有一种“不近人情”的味道。如相关性分析得出实际上是家长的背景,而非家长的育儿行为,与孩子的发展相关,这似乎打碎了家长们让子女阶级流动的愿望;再如对多个州历史数据的仔细考察,认为堕胎法案的推行可能是犯罪率下降的原因。但在阅读书中所有案例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清醒的思考,比如数据分析都是统计学上的整体分析,并不代表着人们不能通过努力而创造出个体的反例。相比具体的案例,关注作者分析的方法更加重要。

        作者们也总结了自己的思考方法,将其命名为“魔鬼式思考”,它能帮助我们发现并且探索生活中的奇怪现象。为了掌握所谓“魔鬼式思考”方式,我们首先需要承认自己不知道。很多时候,我们的“直觉”会替我们下判断,认为“这件事就该是这样”,从而阻止了我们对其进行探索。因此,承认自己不知道,面对直觉时留个心眼,能为我们打开很多问题。而后在探索中,要放下成见,像一无所知的孩子一样思考。同样,直觉可能会替我们否定某些可能性,“怎么可能嘛”的成见可能会让我们与最合理的可能性失之交臂,而采用孩子的心理,没有先入为主,是这个阶段最好的模式。最后,也要承认自己的认知可能有局限,想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搁置,否则浪费了大把的时间,也错过了其他有价值的问题。当然,过早的放弃也可能让人错过回答优质问题的机会,因此具体什么时候选择搁置或放弃也是一门学问,留待读者自行探索。

        总之,《魔鬼经济学》让我看到经济学不仅仅是利率、汇率等宏观指标,也是面对生活现象的一种思维模式。阅读《魔鬼经济学》能够锤炼你的经济思维,让你从此看待世界更多一个视角。



精华摘录:

🌿二者存在相关关系,并不等同于一者导致了另一者。相关关系仅表示,两个因素——姑且称之为X和Y——之间存在某种关系,但你无从判断孰因孰果。有可能是X导致了Y,有可能是Y导致了X,也有可能是X和Y均由另一个因素Z导致。

🌿道德代表着在人类心目中,这个世界应该如何运转,而经济学代表着其实际的运转方式。

🌿动机分三大类:经济动机、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一套动机方案常常三种皆有。

🌿由于信息拥有巨大的威力,即便是在某种信息实际并不存在的情况下,误以为掌握了这种信息也会造成不容乐观的影响。

🌿各行各业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都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大为减少。

🌿桑德曼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总结为一个简单的公式:风险=危害+愤怒。

案例收藏:

🌿美国20世纪90年代犯罪率的下降与1973年最高法院对妇女堕胎权的承认有关。

🌼大部分会选择堕胎的女性都是因为认为自己不能很好地养育孩子才做出这样的选择(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这部分孩子如果出生而得不到好的养育,在他们20岁上下,就成了犯罪的主力。因此美国20世纪90年代犯罪率的下降可能就是因为这部分“潜在罪犯”因为堕胎法案而没有出生。


🌿有时候托儿所会出现家长接孩子迟到的现象,当托儿所向家长收3美元的“迟到罚款”后,这种现象反而更严重了。

🌼人们的行为会受到经济动机、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的影响。托儿所不罚款时,家长们的道德观念让他们因迟到接孩子而对老师们表示抱歉,但当幼儿园收3美元罚款,一个在经济层面完全可以接受的数额,就会让家长们认为自己已经为此支付成本了,从而减轻道德上的约束。而如果这个罚款变成300甚至3000美元,家长们的经济动机可能就会让他们选择按时接孩子。


🌿房地产中介有时候不会让你的房子卖出最高的价格。

🌼房地产中介能够获得房子出售价格一定百分比的佣金,所以看起来中介们都希望房子能卖出更好的价格。然而,往往让房子卖出更高的价格需要更长时间的等待和更多精力的投入,对于中介来说,多花这些时间和经历对应增加的回报,很可能不如他们迅速进行下一单的回报高,因此他们有时反而会劝说卖房者接受一个差不多的价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