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元璋后来的表现看,陈二娘的话算是有先见之明。然而如果不是元末农民大起义把他颠簸出原来的生活轨道,开始了错误的人生,朱元璋再聪明也不过是一个乡下的穷孩子,注定与土坷垃打一辈子交道。
1、什么是农民思维:
(1)静态的生活方式:对于外部世界,农民的基本反映是排斥、恐惧、不信任。他们不爱冒险,只想着守着前辈传下来的生活方式,一成不变地安安稳稳生存下去。
(2)短期的实惠观是孤庄村生活在朱元璋身上打下的深刻的印记。
底层文化是饥饿的产物,实用主义是它的核心,占用和保存那为数不多的生存资源吸引了全部注意力。农民较少有机会锻炼归纳、抽象、推理这些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3)在对自己的享受上,农民是最严厉的克已主义者。几千年的贫困生活积累下来,他们的节俭欲甚至已经成了一种盲目的本能,而不是一种手段。
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农民思维就是农民表现的狭隘观念或简单的思维方式。
一、不知道,太多事情没见过。长期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做重复性的工作,周围都是固定人群,很少外出,很少读书了解世界。这个人就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不会想,主要指没思考问题的方式,没有逻辑思维能力。
三、不敢做,主要是怕失败,常见的是抵触陌生人、陌生环境,做事情不主动,对新鲜事物不敢冒险尝试。
2、为什么会有农民思维?
这个问题,我就不说中国历史上形成的传统了,我就说几点具体的,然后分享几个故事。
(1)从小的环境,接触到的人,家人、朋友、同学的影响。我从小听到的比较多的话,“把门关上,小心老鼠进来了”“到年景了,连口水都喝不上”
在对一个人精神世界发展至关重要的青少年时期,朱元璋所能接触到的外界资源太少了。
(2)农民只专注于实实在在的东西了,缺少逻辑思维。
(3)对生活没有目标,只是一味的节俭。
故事1:我今天看到一个视频,中国该不该抵制日货?一个初中生回答的是:为什么我们要买日货,因为他好。那为什么不买国货呢?因为稍微差一点儿。抵制日货,并不是砸自己的日货,应该在自己的各行各业,都比他做的好。
我有一次坐车,遇到了一个司机,他问我学什么专业,我就说学电动机,他说我学的是机械制造,我们就聊起来了,从专业聊到日本的管理。1、机床制造;2、日式管理
故事2:搬家最起码要换家具,但爸爸的眼里,眼下都是凑合。衣柜、书桌,这些他喜欢的东西,他都要等到以后了再去买,可是等到那个时候,他们估计还是不愿意买。
3、如何改进农民思维?
(1)多去旅游、多读书、多和别人聊天,这些都是长见识。上次听朋友讲,有一次他开车带着孩子去大同,他就和他的家人聊起北魏,聊起鲜卑族、聊起孝文帝·····。旅行可以看到文化的差异,感受是不一样的。
(2)主动去做事情,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有锻炼,就可以获得反馈,比如,别人听懂了吗?也是练习自己说话逻辑的机会。
(3)有目标,就会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