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商品与服务质量较之过去提高许多

最近忽然感到如今不少日常生活用品的质量,较之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于是值得在此一书。

记得十五年前,许多国产货还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比如手机才用了一年多,电池的电量就消耗很快,需要不时的充电。而且数据线接口会因反复插拔磨损松动,实在不行,除了更换数据线外,还要去维修店更换手机上的接口。冰箱才用了五年不到,箱门的下部涂装层会因为受潮剥落,里面泛出锈迹。空调噪音严重,制冷效果相对较差。洗菜篮子和肥皂盒等塑料制品也经常脆裂。可更换的剃须刀片用不了一个月就会因磨损钝化,宾馆的一次性牙刷最多用三次等等。

但是今天,以上尴尬的状况改观了许多,如今手机已经用了将近5年,电池的充电后的使用时长,虽说不能跟新购后的一两年相比,但也多年保持在同一水平。充电和数据线的插口,经历了几次手机带线摔落或碰撞依旧没有过分的松动,数据线倒是坏过几根。冰箱用了5年多,箱门的涂装层依旧完好。新空调的制冷效果跟同参数同价格的相比提高了许多,同样的制冷效果下温度相比旧空调可以调高两度。如今宾馆的一次性牙刷,即使用它一个星期也可以。有些宾馆提供的简易非更换剃须刀,用它几个月刀片也不发生大的磨损。洗菜篮子等的使用寿命也显著提高。

还有夏天的电风扇,花十五年前三分之二的价格,可以买到体验效果跟当时一样甚至更好的产品。

产品质量的逐年提高以及它们寿命的延长,其中的根本原因,我想除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推行与认证已经有了三十年外,主要也是得益于长期的市场竞争,是市场竞争促使企业家们想方设法,从开发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加工工艺、质量管控、售后服务听取顾客的意见反馈等方面,不断努力,不断持续改进,做到工作和服务的精益求精。

所以在有法治与信仰条件下市场经济的地方,在打破壁垒,市场竞争充分,买卖双方近似无限次重复博弈的地方,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越来越好。

这也让我想起同样是私立医院,去牙科诊所的就诊体验和感受道德服务质量,要明显好过其它医科的私立医院很多。比如上个月我有颗装过牙套的牙齿,因为咀嚼坚硬的肉皮齿根生疼,然后我去到约三年前装牙套的诊所,医生检查过后,当即告诉我牙套没有损坏,而是因为用力过猛,使得牙根神经什么的受到了伤害,养养过几天就能恢复,后来果然如医生预料。原因主要是牙科诊所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使得诊所在大中城市遍地开花,竞争激烈。而且牙科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医患之间的信息也就比较对称,医生不会乱来。而其他医科的诊所,因为准入门槛高,短期内竞争不够充分,医患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也高,最后使得店大欺客,加上少数从业人员年龄较大,资格较老,且修养等不如年轻一代,于是容易口气生硬,态度冷漠,患者的就症体验和服务质量,也就明显差于牙科诊所。

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有某些人所谓的“市场失灵”表现,以及这种失灵引起的食品与环境安全和抗蒙拐骗现象,但是这种失灵和不良现象,是否由市场本身引起,或者是否只是人们对于真实原因的不察,只能一股脑归因于市场也还值得探讨。

另外回顾计划经济时代,社会上的食品与环境安全,以及坑蒙拐骗现象也同样存在,只不过由于当时人们普遍贫困,民众之间的贫富差距较小,所以为吃饱饭发愁的人们,对于食品与环境安全方面的问题没有心思给予太多重视与关注。也正因为普遍贫困,所以某些人坑蒙拐骗的空间和机会也相对较小。马上能够想到的例子是,当时的人们实用的腌制食品比例大于今天,由于不够卫生和污染的饮食,人们就餐后引起的食物中毒比如腹泻等现象比今天更加普遍。那时上海的那条苏州河,河水因为沿岸工厂排污黑臭得超过今天印度的恒河水,让所有的鱼虾和水生植物难以存活。

当然这样说,绝不是给如今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事件开脱责任,那些像地沟油、苏丹红和毒奶粉现象,还有最近的甘肃天水幼儿铅中毒等罪大恶极事件,是源于法治不完善,权力任性不受约束,源于人心缺乏启蒙与敬畏,市场化不够充分,造成有限次数而不是无限次数博弈的市场环境,使得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无从发挥作用,以至于人性中的贪欲得不到有效约束而形成。对此理应受到强烈谴责和依法制裁。

所以除了所谓的“市场失灵”外,从总体上讲,法治和信仰条件下,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原是人们奔向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至于所谓的“市场失灵”现象,也可以通过加强与健全法治,同时继续深化与扩大市场化的手段去解决。最后大家也可以对照西方发达国家的食品与环境安全状况作出自己的判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