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留学海外的女博士,谈到婚恋问题,我异常的焦虑不安,思绪喷涌。这显然与我每天趴在电脑桌前打开论文文档使劲憋字的姿势相差甚远,简直令人发指。这么看来我确实不是“传说中的”,而是现实中的不折不扣的“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的女博士!
把我放一边,回到主题。我必须要先为本文立个基调,我严重呼吁社会多一些关注和关怀给我们女博士这一“弱势群体”,同时“无所不用其极”地拥护“娶妻当娶女博士!”这一有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科学价值观。
“女博士”被异化甚至妖魔化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进入中国人的视线大约是从,呃…中国有了第一批女博士的时候开始。(别怪我没提醒你,这有个深思的坑哦,你不陷?)然而随着女博士群体数量的不断增加社会异端诽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同样是“博士”,男博士高学历的光环到了女博士这里倒如同带了一顶“绿帽子”似的蹩脚和不自在。
部分顽固的男权主义和传统观念持有者借助社会舆论的风向用力地放了女博士是区别于男人、女人之外的新性别群体这一大厥词来掩饰自己的脆弱、心虚和不自信。因为顺风作案,这种危言耸听在社会大众中得以发酵弥漫,而之后网络的迅速发展,“语不惊人死不休”、“标题党”、“流量至上”的“注意力经济”的大势发展,使得一时乌烟瘴气,江湖从此就多了一个关于“女魔头”、“灭绝师太”、“黄金圣斗士”的凄凉传说。
“女博士”就这样不明不白、简单粗暴地标签化成了“清高不入俗”、“机械”、“刻板”、“缺乏情趣”、“不解风情”、“钻牛角尖”、“充满理性”、“孤傲冷漠”、“缺乏吸引力”、“交际圈窄”、“以自我为中心的女强人”、“老女人”、“不会处理感情” 等等的代名词。在这样的标签下,各种有关女博士的段子与话题“水涨船高”,俨然成了幕后黑手及一众不明真相社会群体的精神自慰热销品。自此,“女博士”彻彻底底的被消费了,彻彻底底的被成了滞销品,也彻彻底底的被沦为了某种意义上的“弱势群体”。(惨绝人寰的被动哇)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当决定读博的那一刻起,我受到了来自四海八荒的压力,仿佛我即将要加入一个让人走火入魔,闻风丧胆的异教邪端,等待我的是社会异样的眼光、大龄未婚的诅咒以及被钉在非男非女的耻辱柱上的命运。我虽然冲破重围,最终杀入了博士的学习生涯,却发现,这不过是个开始。我最终还是要面临着“女博士”标签带给我的一系列不体面,其中以情场失意最为不堪。
尽管我认为自己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但还是会被一些突如其来的状况冲破防线,冲昏头脑。一度草木皆兵,甚至开始对“女博士”产生了怀疑和放弃的念头。就拿前几天来说,我偶然看到朋友圈里一个认识的20初的姑娘晒的自己和闺蜜们照的闺蜜婚纱照,上面配文是“想穿婚纱,但不想结婚”这个动态,观此动态之后本女博毫无悬念地被触动了一下。想起自己在1年前左右的时候,也就是恰好读博前际,当时的我与这个姑娘现在的心境是一样一样的。时至今日,一年光景,我的心境却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可以说我已经彻底沦为了一个想要结婚的“大龄”女青年博士了。(大龄?纯粹是按照一些观念的说法,我极力不愿承认!不是说只要心态年轻就不会老的啊,人家可是个童心未泯的宝宝哦。对!我读书多,你们骗不了我的)而这与大龄单身女博士素有的“黄金圣斗士”之美誉,烫手的老大难女博士婚恋问题不谋而合。所谓“一入博门深似海,从此红尘是路人”!如此看来,我的恨嫁很可能也不过是广大女博士的“标配”之一了呢……
Come on!作为一个具备钻研精神,善于观察和深究生活中的一切大大小小的现象背后原因的女博士,我立刻注意到自己心态的变化并意识到结论推导的轻率无理。于是我决定借此机会,从自身下手,就此问题认真的斟酌剖析,长长的泻一泻思绪为“女博士”和广大女博士们鸣冤。
我首先思索的是自己为何会在短短读博一年后就彻底的转变成一个恨嫁的女博的原因。是年龄,荷尔蒙,环境,阅历…也许都有吧,但我实在无法说服自己让“读博”和“女博士”为这个黑锅负哪怕低到尘埃里的的责任。尽管读博之后我确实注意到“女博士”的身份让我在婚恋市场上更加滞销贬值。比如,曾经就有一个男生告诉我,他父母认为我们不合适,因为我是女博士,而他只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再比如我妈妈一有机会就拖同事好友给我介绍对象,但基本上得到的回复都是类似你家姑娘是海外留学博士,那得找个门当户对,条件好的,我周围这样的鲜少。我想上述情况,很多同为单身女博士的朋友们也一定经历过。 其结果就是更加助涨了以我父母为代表的那些一开始就反对我读博的那些人的“嚣张气焰”。于是我的处境更加水深火热,我成了父母剪不断理还乱、毫不甜蜜的负担!
即便如此,正如上述所述,但凡智商不感人的都能清晰的辨别出上面几个例子发生的原因无不是源于前文所提到的对“女博士”标签化的社会偏见造成的。而且这里需强调:女博士们可从来没有说过要找学历超过自己的哦…
我无法把这个黑锅甩给“女博士”这个头衔的另一个原因来自于我妈妈的“启发”。就我本人而言,我与其他很多大龄单身女青年一样,有一个想法单纯美好的亲妈。她们共同的特点就是认为把女儿嫁出去的话,就有人替她们疼爱照顾这些眼看就要砸手里面的不争气的大龄闺女们,所以她们卯足力气将全部的母爱一股脑都盖在了这个问题上。“母爱如山,压力巨大,母爱如海,波涛汹涌”呀!我就曾多次被我妈妈这样爱的咬牙切齿,无法呼吸,死去活来。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妈妈竟然问我 “你说你一个女博士怎么连找个男朋友的能力都没有?”我当时一下子怔住了,随后缓过神来阵阵羞愧和委屈涌上心头。痛定思痛,我发现虽然这个逻辑甚为滑稽荒唐,但转念又想,如果不是因为其他诸如前面提到的“女博士”标签化的社会偏见,在现如今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无疑是体现个人价值及取得成就的重要指标和关键因素,而崇尚高学历也确实是当代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如此说来,一个女生选择读博后应该得到更多的赞美与尊敬,而她在婚恋市场的价值也理应有增无减才对,怎么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在情场狼狈不堪吧?
再者,在众多大龄女青年婚恋问题都未解决的情况下,女博士由于还算体面的学业问题,到了婚恋年龄,却依然待嫁闺中,难道不应该值得关怀和谅解吗?好吧,咱们不要特殊化任何一个群体,一视同仁来讲,“女博士”为什么要为部分适逢婚龄却决定读博的女青年背黑锅?要知道性格不好,情商偏低的人读不读博士都处理不好感情生活。这可比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逻辑简单多了吧?并且我们注意到,按照一视同仁的做法,为何偏偏要把女博士拉出来当典型?(女人何苦为难女人,这种比较不提倡哈)这就又回到了最初的的归因。颤抖啊,脆弱不自信的,传统观念的顽固分子 ....
而那些鲁莽地接受“女博士”标签,并将类似男女博士被介绍后,回去的第一动作都是在网上找对方发表过的论文;或者和某个女博士约饭,结果因为实验室小老鼠下崽而无法赴约的事例当做笑资的群体;你们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 回想曾经也有一位老师在给我介绍男博士对象时,告诉我你可以去网上找他们的论文看一看,然后以请教问题的名义,建立联系。我一点也不觉得这种行为滑稽可笑,反而觉得这是投其所好,机智过人啊。那些认为我们女博士不解风情的可人们不妨看看那个为追男生精心的做了6页PPT的女博士,(这里不是提倡标榜这种做法哦,实际上女生还是不要太主动。我这里主要想讲明的是女博士们懂的享受人生,享受生活,积极向上,敢于追求爱情和高品位的一面)看看这差距,你们多少人不还停留在招室友的阶段呢。。。。
更何况,作为女博士之一,我有很多女博友们,我证明她们都和我和大家一样,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年龄在三十岁左右的二十多岁的女生,有大多数女生一样的爱好,一样的烦恼。而且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她们很多方面的能力和魅力是要高于常人的。
我身边的女博士们大多数自律有规划,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同时为了抵制外界的误解和诽谤,她们大多像我一样愿意主动接触与融入社会,积极拓展自己的交际圈;她们爱美会美,她们穿着时髦,化妆精致;她们懂的去爱,懂的掌控自己的感情,他们追求高品位,喜欢健身;她们会用业余时间培养书法、舞蹈、写作、绘画、钢琴等兴趣爱好充实自己;她们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撒的了娇,卖的了萌;开得了玩笑,讲的了段子;真真是如我一样是可爱,智慧,闪闪发光惹人爱。不得不让人由衷的感叹“娶妻当娶女博士!” 所以,遇见了,请一定把握好。
原因通常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片面的将所有责任的黑锅甩给社会。事实上,有很多人是羡慕和真心支持女博士的。我们反对被异化被消费,也不要搞特殊,人生在世,每个群体都会有压力和纠结,都需要面临各自的问题,生活不就是这样在继续着吗?作家廖一梅曾说过:“对人类来说 最好的安慰剂就是知道你的痛苦并不特殊”。哪个姑娘不需要面临学业,工作,恋爱,结婚,生子等一连串同时涌现的问题,每一个姑娘都会在那个几年里焦虑,迷茫,狼狈,彷徨...
在呼吁社会多一些关怀给我们女博士的同时,也请女博友们不要放松警惕,要珍惜读博的机会,努力提升自身魅力和优势。很多时候你以为是自己眼光高,其实是人家眼光高。所以女博友们一定要保持清醒,认清自己与局势。“君未成名我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与卿共勉!尤其是一些和我一样自身确实存在很多毛病和问题的女博友们,切不可放弃治疗,自暴自弃。我和广大的女博友们会一直与你同在,大家互助互勉,共同前进。
消除偏见、处理当前面临的问题或是改正自身缺点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循序渐进,需要时间、努力、谅解及协作。女博士们作为当事群体,更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要智慧与各方周旋已期实现效益最大化。愿你们即便一人也要活出千军万马的样子……
好吧,今天就先谈到这里吧。最后我想为女博士代个言,(呃,好像未经允许~):希望这个社会多一些关怀,少一些套路给我们这些“谈死尚早,谈玩太晚,谈爱谈嫁正好”的单身女博士们!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