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往生留存细节与温度,为现世勾勒轮廓与曲线,让我们走进一位殡葬工作者的生活:
01
一部话机、一副耳麦、一只笔、一沓纸……接听客户来电,倾听客户诉求,她的工作和其他客服人员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她所从事的行业却给她的工作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殡葬行业,这个不被常人理解和接受的行业,却给了这名87年姑娘无上的成就感和使命感,让她比同龄人更认真地对待生活,更豁达地看待生死。
她是邹杨春,圆满人生客服经理,2008年毕业于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进入殡葬行业已经8年时间。因为担心给客户造成负面影 响,所以她并不太习惯笑,严肃的表情通常会给人一种庄重感,但除此之外,她和其他80后一样,喜欢甜食,想去旅行,还是星座控。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客服人员。”邹杨春很认真地告诉我。
02
殡葬无小事,没有重来的机会
问及对这个行业的认知,邹杨春说:“比其他行业更累,压力更大,更容不得差错。”
2008年9月,邹杨春到院山公墓实习,工作的第二个月,她就遇到了也许别人一生都不会遇到的责难:因为对工作不够熟悉,不小心把碑文的位置写错了,当时公司的体系流程不够规范,未能及时发现错误。家属知道以后,带了十几个街哥,抄着锄头和榔锤来砸办公室,当时领导都不在,21岁的邹杨春独自面对来势汹汹的家属整个人都吓懵了。
29岁的邹杨春说到这件事的时候仍然心有余悸,“当时我没有觉得害怕,脑子里面一片空白,只能呆呆地看着他们挥舞着锄头和榔锤肆无忌惮地破坏,直到家属砸完了一楼准备去砸二楼的时候,我醒悟过来,心想’这是我犯的错,我必须要担住‘。我不知道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消气,但是我知道得站出来,当时我能想到最有诚意的道歉就是——下跪。“
21岁的邹杨春在数十名家属和围观者面前跪下来,向家属一一鞠躬致歉,最终获得家属的谅解。
“其实我当时并没有觉得委屈,但是后面家属过来安慰我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眼泪突然就下来了。“邹杨春笑了笑,”后来换位思考了一下,也挺能理解家属的,这对我而言可能只是一次简单的业务,但对家属而言却是逝者最后的归属,不能容忍失误。”
8年后的今天,邹杨春总是告诫每个入行的殡葬新人:
“殡葬无小事,没有重来的机会。”
每个职场新人都是在错误中成长,但给殡葬人犯错的机会却不多。这件事之后,邹杨春把“认真”两字深刻进骨子里,谨慎对待经手的每笔业务,并给院山公墓流程体系的完善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员工”,也是许多后辈最敬佩的人。
03
越是害怕,越要好好做
“当时选择进入殡葬行业,有想到会面临这些困难吗?”
“刚开始实习的时候想着终于能实际接触客户了,觉得挺开心的,认为自己是‘专业人士’,一定可以很快适应工作。但是真正工作的时候才发现,殡葬其实是一种很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不仅需要熟悉公墓流程和当地风俗,还要求我去观察和引导客户情绪,这些知识是在学校学不到的。”
对邹杨春而言,真正的压力是发生在客户签约之后,工作的每个流程都必须要再三核实才能安心,这让她神经高度紧绷,直到业务结单才能放松下来。
“在那样的心理压力下,我其实也想过不再从事这个行业,甚至辞职在家休息了一个月。但是,我问自己,是因为害怕退出吗,为什么要害怕?如果我因为害怕离开这个行业,那我以后也会因为害怕而离开其他行业,这样的放弃对我的人生只有负面影响。”
我告诉自己:“越是害怕,越要好好做才对。”
也许是因为见惯了生死的原因,邹杨春的心理既柔软又强大,在她看来,人生不过短短几十载,而在这几十年的寿命中,很多人还会因为突发事件而骤然离世,所以在面对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不要因为逃避而徒增遗憾。
殡葬行业本就是个特殊的行业,邹杨春遇到挫折并没有选择逃避,我们有什么权利选择放弃呢?我们极乐点评要解决殡葬行业痛点必然会遇到诸多困难,但是我相信,只有我们团结一心,必然能够迎接一个新的未来!
关注极乐点评,一起了解我们在做的东西。希望有您的建议或者加入。
发送“投稿”,私信联系我们,征集好故事,稿酬3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