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期待能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特别是当有悲剧发生的时候,总是会懊恼,我若是能提前知道就好了。
可是提前预知到即将发生的事情,真的就好吗?
《预见未来》这个案例中的这位曾经的公务员,就深受其害,因为他总是可以预见即将发生的事情。
他的预见和《人间五十年》中的“她”不同,“她”是通过统计一些信息,主动预测未来的事情,而他是被动的、很直接的就接受了那些先知。
我想起了倪匡有本小说《丛林之神》,里面有一个人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他形容每天的日子如同“一张翻烂了的旧报纸”,可以想象这是多么的枯燥无趣。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很多事情,只因未知,才能保持长久的趣味。
为什么股市那么令人着迷?好多小散被虐得体无完肤,还是不愿离场,我想,就是因为股市的不确定性吧!
而爱情,是千百年来人们参不透的话题,从古至今多少痴男怨女深陷其中不可自拨,爱情的迷人之处,不正在于那种超越世俗的无迹可循吗?
紫霞仙子说:我料到了这开头,却没有料到这结局。
我想,不管下一秒是悲是喜,正是这种不确定的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丰富多彩。
02
每次带小茗同学出去,人多的地方,我总是会抱起他,一是怕他目标小被踩着;二是觉得他那么小那么矮,人多的时候看到的全是脚和腿,呼吸的全是浑浊的空气,可怜巴巴的。
虽然我的做法也算歪打正着,但《角度问题》这个案例倒是教给我一个全新的视角。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和孩子无法沟通的原因。
为什么我们觉得很有意义的事情,孩子却会有全然不同的反应?因为我们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而不是站在孩子角度。
早上出门我们想分享蓝天白云日出朝霞这些美好的事物给孩子,可是他看到的是路边的石子,地上的虫子,雨后的小水洼......
我们担心的是上班上学会不会迟到,孩子关心的是蚂蚁会不会被路过的人踩死。
我们,可不可以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和他们沟通呢?
昨天中午小茗被狗咬了,从昨天下午到今天上午他都在不停的问我,为啥狗狗要咬我呢?
我替狗做了一万个解释,他还是不赞同,最后无奈,我说你去问狗吧!
在我们成人看来,被狗咬了,咬了就咬了,去打狂犬疫苗不就行了吗?干嘛非要刨根问底呢?
我们成人更注重的是现在和将来,可是孩子,他们会追溯根源,刨根问底。
而这,正是孩子的求知欲,不应该被我们成年人所扼杀。
文中有一句话:我们会用一个价值去衡量所有的事情。
是的,我们应该避免用一个价值去衡量所有的事情。
03
我想,每个人都不愿意做别人的棋子,无论怎样挣扎抗衡,都受控在别人手里。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生活在一幅画中,或者说,自己生活在别人构造的世界里,会不会发疯?
《伪装的文明》这个案例的主角,是一名妇科医生。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外星人”那里知道,目前地球上还存在着另一批人,他们拥有非常高端的文明,而目前我们所处的状态,都是他们伪装的。
我们是被抛弃和欺骗的一群人。
我想起了《萧十一郎》里面有个“玩偶山庄”,萧十一郎和沈璧君受伤后来到一个未知的地方,看到一张桌子,上面摆着精美的玩偶,房间假山一应俱全,人物形态逼真。
第二天一觉醒来,二人发现自己已置身玩偶山庄。
置身山庄的人无不麻木不仁,自暴自弃,因为在他们看来,活着同死了并无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个想法挺让人绝望的,如果是真的,我们是该庆幸,还是该悲哀呢?
04
这本书真是一本不错的书,但如果思想不够强大,包容性不强,要看的话还是慎重,很容易就会被带偏,开始怀疑人生,怀疑所处的这个世界。
看完这本书,我还想把一些自认为精典的句子分享给大家。
小孩子都觉得崇拜恶魔很酷,买些狰狞图案的衣服穿着,弄个鬼怪骷髅纹在身上,或者故意打扮得与众不同,追求异类效果。其实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空虚和迷茫,一身为了反叛而反叛的做作气质。
想象全部都是依托在认知上的,超越不了认知。思维,只是一道限制你的墙。我们应该允许不同于自己的存在。
真正的信仰是不会动摇的,哪怕没有神都不能影响自己的坚定,这才是信仰。真正的信仰,能包容所有的方式,能容纳所有的形式。只有迷信的人才打来打去,整天互相叫嚣着你是错的我才是对的,你是邪道我是正途。这是迷信,不是信仰。
有些现象,如果用已知的各种学科、各种知识都不能解释的话,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解释,不要看表面是否很荒谬或者离奇,都要学会去尊重。因为那很可能就是真正的答案。
马可以跑得很快,鱼可以游得很深,鸟可以飞得很高,这都是它们的特点,为什么呢?马跑得很快,但是马不会四处去问自己为什么跑得快;鱼游得深,但是鱼不会四处找答案自己为什么游得深;鸟可以在天空翱翔,但是鸟不会去质疑为什么自己可以飞得那么高。我是人,我不会那么快、那么深、那么高,但是我能够去找,去追求那个为什么。其实,这就是人类的不同啊,这就是人类的那颗心啊。
知识永远不会是负担,欲望才是负担。
聪明不聪明,其实不是第一位重要的,第一位重要的是自己要能够承担自己的聪明和才华!否则都是一纸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