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成绩优秀的高一女生在我的课堂上打瞌睡,我与她谈话后才得知,她晚上至少要到12点以后才能结束学习,原因是妈妈安排了大量课外的学习任务,而许多任务在她看来是低效而无用的,可妈妈却用强制地方式推行她认为的“好方法”,比如吃饭时背单词,上厕所时要背古诗词等等,其结果是带来女儿的反感和争吵。
妈妈到底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个问题从小源进入小学开始做家庭作业时,就一直藏在我心里,可一直没有找到答案。
今天,小源的语文作业未按老师的要求做,在班级群里,老师表扬了认真听讲的同学,我自然在接校之前就已经知道了她在学校的表现。然而今天的接校却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对话。
“今天的语文作业是不是没按要求做?”我问她。
“我忘记老师说的,要把词语写在第一项作业的下面。”小源无关紧要地说。我也知道,这样的格式要求不算什么大错,但为了让她在学校把老师的话能理解并记住,我想还是要惩罚一下。
“今天罚你抄一篇课文,作为你不记事的惩罚。”我严肃地说。
“不要!”她生气地说。
“那你总结一下,有什么好办法使自己不忘事?”
“嗯……哦,知道了,我把老师讲的要求记在本子上!”
“什么本子上?”
“家校联系本。”
“这样不是很乱吗?”
“那我就夹张纸。”
“纸如果掉了呢?”
“那就用便利贴。”
这正是我心中想要的答案。
我说:“对了!你找到了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那抄课文的惩罚就取消!”
她高兴坏了,拍手叫好。
我的心情从郁闷一下子变得心平静以来,虽然用自行车推着两个孩子,但为了每天接她时与她聊她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我却一点也不觉得累。
走了一会儿,小源突然说到:“妈妈,你知道吗?我们班有位同学的妈妈帮孩子把课文中的字组成词语,抄在一张纸上,课后习题的答案也帮他抄好,让他在课上轻松回答。”
“你觉得这样好吗?”我反问她。
“很好啊!”她很肯定地说。
“那万一妈妈出差了么?”
“对,他的妈妈最近都没来接他,是不是出差了呀?”
“所以学习主要靠自己,还是靠别人?”
“呵呵,还是靠自己比较保险。”
她嘴唇微微扬起,露出两个还没长好的大门牙。自从她会说话起,小源就是一位话多的小朋友,每天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家里每天都被她清脆爽朗的声音包围着。果然,她又开始自言自语地说起来。
“妈妈,我们班还有的妈妈帮孩子抄题目在一张纸上,夹在书里,让孩子做,如果错了,妈妈再给他抄一遍,直到他做对为止。”
听她说得这么不可思议,我只能感到力不从心。也许别人的妈妈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她有剩余的时间为孩子做好一切。可我们家的情况恐怕也算罕见,家里的老中幼三代人的饭菜都得精心准备,老人有糖尿病要吃素多一点,爸爸要吃重口味的荤菜,两个孩子要吃软一点的菜和汤,所以每天晚餐那一顿我都得花至少一个小时去做六个菜。等全家吃完饭,时间已经8点半了,再给小源陪练钢琴一小时,给两个孩子洗澡,哄妹妹睡着,时间就已经11点了。
然而,小源似乎很羡慕别人的妈妈,为孩子付出那么多,而自己的妈妈每天几乎不管自己的学习。
“你羡慕别人的妈妈吗?”我问她。
“当然啦,你都不管我!”她用控诉的语气说,嘴巴撅得老高。
我停下脚步,看着后座年仅两岁的妹妹,说到:“你看妹妹现在谁管她呢?”
“奶奶呀!”
“那饭谁做呀?”
“奶奶呀!”
“奶奶年纪大了,又有病在身,她不比从前了。”我说。
“那只有你做了!”她沮丧地说。
看她像泄了气的皮球,我接着说:
“那位同学可能忘性很大,不记得做课外题,所以妈妈帮他抄题,并夹在课本中,让他一翻开书就能提醒自己!”我耐心地说,“而你有自觉做题的习惯,就不用这么浪费时间了吧!”
“呵呵,这位同学好像忘性不大呀!”
“那妈妈怎么知道该抄哪些题目呢?妈妈并不了解他在校的学习情况呀!”我接着问:“你觉得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谁呢?”
“当然是自己啦!”她很快就说出了口,并激动地说:“我以后要把自己的错题抄在一个本子上,不会的难题也抄上去,有空就做,错了再做,直到做对为止!”
我心中突然一阵狂喜,连连夸她说:“太棒了,你靠自己找到了学习的正确方法——当自己的老师!”
小源听了我的鼓励,从自行车上跳下来,甩起膀子大步流星往前走,嘴巴还不停地发出胜利者的欢呼,似乎身上重新注入了满满的能量。她真的太缺乏鼓励了!
我之所以要引导她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基于我从小学习的经验来说的。由于父母没有正式的工作,常年做各种临时工,家里的家务劳动几乎被我包了,而这又占据了我大量的学习时间,所以,我每天不是思考该吃什么,而是该如何用最少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记得当时看过《学习的革命》一书,如获至宝,因为我使用这本书里的方法, 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也相信学习是要讲究方法的。
为了让小源明白这一点,我想起来今年在海南博鳌夜晚迷路的事。
“你记得我们在博鳌迷路的事吗?”我问她。
“记得。当时那里没有路灯,手机导航也没法使用。”
“是啊。那天我也吓到了。但当我们看到远处有一片亮光,我们就朝着光的方向走,结果就找到了酒店。”我说。
“嗯嗯,我还记得后面几天晚上再也不敢出去吃饭了,天天在房间里吃泡面。”她说。
“其实学习之路就像走夜路,沿着光的方向走就是有希望的,而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是那一盏指路灯,靠着这盏灯,总能找到回家的路。”
我心中顿时展开了一条条路,而我则牵着两个孩子的小手在那条少有人走的路上慢步,我们走过了一条杂草丛生的路,展现在眼前的是灿烂的阳光、葱葱的绿树,一切都充满着希望。
现在在激烈地学业竞争压力下,许多妈妈们似乎都在研究各种帮助孩子提高成绩的方法,并不断地向孩子推销、推行这些“好”方法,但又有多少是真正帮对孩子了呢?这个问题也许只有十年以后才有答案,也许要等二十年。但现在越来越多“虎妈”的出现,不正好说明了这些方法并不那么容易推销吗?妈妈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我们不容否定,但随着孩子年龄和知识的增长,特别是信息化是社会的到来,妈妈到底该如何管孩子,管到什么程度,也许只有等到家庭教育发生一场全面的革命才能回答这些问题。
我只愿永远站在孩子的身后,陪她走一段她自己探索出来的路,因为这是她的选择,她不会轻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