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闹家长让别人家孩子下跪:这3种父母,千万做不得

看到一则这样的新闻,震惊了我。

长春一小区广场,因为孩子之间打闹,带着孩子的家长就让另一个孩子在烈日下跪。

下跪男孩称,那天,他不想和那名家长孩子一起玩,仅仅拌了两句嘴,那名家长看到后很生气,就责令他跪在地上。

当时由于害怕,他便听了那位家长的话。

两孩子之间小小的打闹,就让另一个小孩下跪的行为,既是不尊重别人的小孩,也不尊重自己的小孩。

有些父母总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被欺负,就把他护在身后,替他阻挡所有突发状况;可是父母不可能每时每刻照顾自己的孩子,也无法代替孩子去成长。

为人父母,我们能做的只有从小教会孩子一些道理,让他自己去迎风抗雨,我们也试着相信孩子有解决矛盾的能力,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深远的影响。这三种父母,千万做不得。

直升机父母:

过分保护只会折断孩子的翅膀

前段时间热播的《带着爸爸去留学》引起热议。

剧中孙红雷饰演的操心老爸从小对儿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以至于儿子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不得不出国陪读。

让人揪心的是:

当他陪着儿子到国外,差点被遣派回国时,儿子淡然地站在一旁,只有不懂英语的他冲上前各种手脚并用地解释,两人才得以顺利出国。

当儿子因睡过头导致面试迟到后,是父亲绞尽脑汁想办法怎么解决。

每当遇到什么事情时,都是他冲在前头,想尽办法解决,而他儿子一直处于不知所措的状态,一味地跟在父亲身后,等待父亲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尽管他一直把儿子护在身边,为他遮风挡雨,然而换来的却是儿子对他的埋怨,不仅多次当着别人的面吼他,还嫌弃他丢人!

父亲对孩子的过度保护让孩子失去了独立性,习惯地躲在他的身后,理所当然的享受他的付出,而不知道感恩。

被过分保护的孩子不仅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不思进取,也很容易形成依赖父母的习惯。

作家李月亮说过:“为人父母,最大的成就是培养出会与世界相处的孩子。孩子学会独立生活,才能和这个世界好好的相处,独立面对不同的人,独立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打击型父母:

打击式教育的背后是质疑和批评

综艺节目《少年说》里有一期讲述的就是一个习惯性打击自己孩子的妈妈。

这个妈妈总是拿自己的女儿和她的学霸好朋友比较。

小女孩在台上哭着喊:

 "我妈妈老说,你成绩这么差,为什么她会跟你做朋友呢?"

"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

“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你为什么不看一下?”

而妈妈一脸平静地回答:“我一直在不断打击你,因为我觉得在你的性格里头,不打击你,你可能就有点飘。”

到了最后,妈妈依然认为打击是为了孩子好。

可打击并不是教育,也不是爱,它是对孩子的否定和质疑。

父母看似“为孩子好”的打击所造成的心理创伤不仅停留在当下,有可能伴随孩子的一生,甚至需要孩子用往后余生来治愈这种痛。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提到: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

经常遭受父母打击的人,常常容易自卑,并且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无法自拔,严重时还会患上心理疾病,导致许多极端行为。

忽视型父母:

被忽视的孩子痛苦一生

姜文曾在节目中提到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和母亲的关系,他们怎么处也处不好。

从小到大一直他都在讨好母亲,寻求母亲的认可,却总得不到母亲的回应。

当自己兴奋地告诉母亲考上中戏时,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把他的通知书往旁边一扔,催促他去洗衣服;长大后凭自己的能力给母亲买了房子,母亲也没有表现得多高兴。

姜文说:“我不知道怎么能让她为我做的事高兴。”

因为母亲的眼里似乎从没看到过姜文,更别说是认可他的努力。

现在,他的母亲已经去世了,可是他想与母亲和解的渴望成了心底最痛的遗憾。

姜文说,可能自己终其一生,都在寻求别人的肯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对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希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

每一个在家里不受重视、没有话语权的孩子,他们都像是一个透明人,渴望被爱却又不敢接近爱;久而久之,却不知道怎么去爱了。

很多人的第一次人生创伤往往来自父母的忽视,明明身上没有伤口,却伴随一个人的一生。

写在最后:

我们相信,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父母,尽管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不一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真心是为了孩子好。

俗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对子女的爱,不能用自己以为好的方式去盲目教育,也不能只停留在衣食住行的关心上,而是要纵观全局,提升自己的格局,明白孩子的需求,知道什么才是对孩子好的;给予孩子支持,和孩子共同成长。

有一句话说得好:孩子是父母的未来,同时父母也是孩子的未来。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和最硬的底气。


听樊登老师讲解【不管教的勇气】道出养育优秀孩子的秘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