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庸》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宋代学者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主要注本有程颢《中庸义》、程颐《中庸解义》、朱熹《中庸章句》、李塔《中庸传注》、戴震《中庸补注》、康有为《中庸注》、马其昶《中庸谊诂》和胡怀琛《中庸浅说》等。
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
经典名句: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义者。2、君子素其位而行。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4、义者,宜也、。5、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6、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7、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8、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9、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等高必自卑。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三、《论语》
《论语》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
经典名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0、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2、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5、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16、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9、言必信,行必果。
2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