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问我,作为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对这个问题其实很不好回答,因为孩子千人千性,每个孩子都不同,我无法给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法则。应该说,针对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家长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任何一种在别的孩子身上获得成功的教育方法移植到另一个孩子身上未必适用。在此,我仅想谈一点不是教育方法的教育方法。
我以为,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家长必须抛弃自己的期望。什么是期望?期望就是希望孩子成长为家长所希望成为的那种人。我总觉得家长这样的出发点本身是带着自私的心态的。我们为什么会有对孩子有所期望,无非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成为那一种人。而当初我们自己从童年走过来,没有成为理想中的自己,要么由于我们力有不逮,要么是我们不愿意成为那种人。而今我们面临着自己的孩子,我们就不能继续我们曾经的痛苦。孩子只要他能感受到快乐与幸福,并且不危及他人,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无关紧要。很多家长痛苦的根源就在于他们希望孩子通过某种途径去成为他们理想中的人,但是孩子总是不配合。所以痛苦的根源在家长自身,这一点我们要认识清楚。
其次,我认为要抛弃成功教育的信条。当前社会上流行着太多的成功教育的理念,总认为人活一辈子,总得做出一番事业或者出人头地或者衣锦还乡或者光耀门楣方能算是成功的人生。但我总觉得这里边我们家长肯定受到了蛊惑。人这一辈子一定要成功吗?一定要活得比别人风光体面吗?一定要获得他们的倾羡吗?其实都不需要。人活得是否幸福快乐,全在于自己的感受,全在于自己的心境,别人的评价真的不是主要因素。当然,那些始终视凌驾于他人之上为幸福的人除外。
所以,我的所谓的教育方法其实是最偷懒的方法,就是任其发展,少加干涉。我说的是少加干涉,不是不干涉。我的干涉就是给孩子设定底线,至于底线以上的事情全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我认为,给孩子设定底线是防止其误入歧途,由其在底线之上自由发挥则是给足孩子自主的空间。这样他就很少会有压抑感,至少他可以在底线之上做出自己的选择。
几年来,我给孩子先后设置了这样几条底线。最早的一条是在家里买了电脑的时候,那时候儿子刚上幼儿园, 我跟他说,除了大型的,永远打不过关的网络游戏你不能去玩,其它的都行。因为我认为这种大型游戏是很容让他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而对他产生不利影响。到上小学时,我给他增加了两条,一是毒品一辈子不能碰,二是在学校里不论发生好事坏事,都必须说实话。很多人都很奇怪我为什么会想到毒品的事。其实也是凑巧,当时刚好是禁毒宣传,我觉得毒品确实能彻底地毁掉一个人,所以就想到了这一条。至于说实话这一点,我觉得这是一个人该有的基本品质。你可以不说话,但是你不可以说谎话。几年下来,孩子已经上初三,这些所谓的底线其实几乎都是没有要求的要求,所以孩子很容易做到,他也觉得毫无压力。
到初中后,除了前面已有的三条,我只增加了一条,就是要绝对注意安全。这种想法想来也是朋友们最容易接受的。
对于学习成绩,我是颇为相信天分论的。读书有天分,似乎总是在我的教师生涯中得到验证,当然,我不排除那些经过勤奋努力而取得好成绩的孩子们。同时我又确信,那些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而成绩得到飞速提升的孩子,他们也必定是具备极佳的读书天分的,只是在以前他们并未将心思放在读书上,在某些因素的激发下,他们就忽然想到读书了,结果就把书读好了。所以,我总以为,天分还是在孩子的读书成绩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换一个角度来说,很多家长在为孩子的成绩不佳而苦恼不已时,我们是否想过,孩子的读书成绩真的没有我们预想中的那么重要。诚然,成绩是敲门砖,成绩决定了将来能够读什么样的大学。我们在这样为孩子着急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让孩子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过一生或许更能轻松快乐呢。苏东坡所谓“高处不胜寒”,在人人向往的高端职业中或许有着很多让你的孩子无法承受的压力,你的孩子本来就不应该属于那个圈子,我们作家长的又何必一定要把孩子往那个圈子里赶呢?
中国受几千年的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是积极入世的,总是宣扬个人应对社会产生作用,在过多地强调社会性的同时忽略了人的个体。在此我并不想臧否传统文化,只是提醒家长们要多站在孩子的幸福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或者有时候也须反思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我相信,每一个善于反思自己的家长都会给孩子们一个宽松、快乐且属于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