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成人认为,独立性是培养出来的,我在私立学校工作时,大家也这么认为。后来接触到蒙特梭利,才学习到正确的儿童成长观点。
其在《有吸收力的心灵》中这样写到:儿童要求独立是他们自然成长的一项基本要求。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对儿童的自然成长给予足够的关注,儿童就会逐步实现独立。
身体和心理相生相长
“实体化”是蒙特梭利教育的核心内容。意为儿童按照心理指引进行活动,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内化自己的能力。
两三岁的孩子很喜欢自己做事情,常出现拒绝他人帮助的情形。比如有时妈妈帮穿上鞋,要求自己穿,把鞋扣打开重新粘上;上车时要求自己上,妈妈抱上去再下来重新上。通过自己做这些事情,体验到自己的力量。
网易上有个公开课,哈佛的《积极心理学》也叫幸福课。在第六课最后讲到了“自我知觉理论”,意为同我们对他人的评价通过行为进行判断一样,我们对自己的认知评价也通过自己的行为,得出是勤劳的、负责的、温柔的等。那么放在这儿看,对儿童,首先这种实体化符合他的精神需求,同时,他也在做事中发展认知着自己的能力性格。
蒙特梭利也说过同样的话,运动(也可理解为活动)是人类自身与外部世界建立关系的唯一途径,它不仅使人类表现自我,更帮助人类发展自己的意识。
了解儿童成长需求,给予适当支持
1岁的孩子都喜欢用手抓饭,3岁尝试自己穿衣服,5岁参与干家务...
这个过程会出现脏乱,缓慢,亦或损坏,都是儿童主动探索物质世界的行为,家长应在安全的范围内,允许尝试体验。
如4岁以后孩子运动能力提高,喜欢户外活动。滑梯是最常见的,上台阶-滑下,有的孩子会一次上3-4个台阶,或者下3-4个台阶,对于这种玩法,如果孩子想尝试,完全可以允许。但在生活中,类似需求被大人阻止的情况常有发生。造成儿童不能充分使用自己的身体,必然影响心理和情绪方面的发展。
如果一项运动有难度,孩子想尝试但还有点害怕,家长可以帮助体验,妈妈在一边保护着你,试试看?这种帮助体验比单纯的鼓励更合理。当孩子做到了,祝贺他成功了,不论成人还是孩子,都需要成功的体验积累。
所以说,真正的独立不是训练得到的,而是孩子在得到有爱的照顾,获得对世界基本的信任感,感受到被爱的基础上,自然生发出来的内在需求。这里健康的依赖,是走向独立的动力。而如果能力还未达到的,也不能强制进行,儿童的独立跟能力是成正比的。
独立做事和独立思考
传统的教育,使独立思考变得困难,附和随从导致了平庸。新教育的理念和方式,认为儿童有天生的学习心智,成人要做的是提供合适的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人文环境)。
我们希望孩子长大了平安喜乐,自力更生,那么,在他小时候有活动的要求时,给他自己做事的时间和空间吧。比如做家务做饭,真的是要从小学着做的,不然,进入独立的生活,自我知觉理论让他觉得自己不会做,而婚姻里的成人都是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付出的。
如果成人了解儿童特点,遵从发展规律,不破坏孩子做事的热情,少些包办代替,多点了解等待。那么从独立做事到独立思考,孩子们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思考带来的喜悦。在这些点滴汇聚成的小成长里,诠释着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