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芒种,洛阳,大雨。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端午是阳之至,此时阴已初生。去年深秋产的卵感受到阴气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这个节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夏收秋种了吧。小学这时候要放麦忙假了,一般十五天。小学老师家里也要收麦子,况且也家长指望着小学生帮个手或至少不再给它按时做到了。对麦忙假最深的印象就是躲在场边临时搭的草棚里写作业,炙热的空气伴随着麦粒尘土的味道。碾麦场已准备好了,收割、晾晒麦子、碾压、扬尘、晾晒麦粒,这些活动的各种组合就是麦收了。
麦收只是一半,还有秋种。种玉米最是麻烦,两人结伴,一人铁锹刨坑,一人抛放玉米种。顺着麦子的跑道,一趟趟往返播种。
最让人头痛的捉摸不定的天气。麦收盼望天晴,可是农历五月是有两个“雨神”钟意的日子。一个是五月十三,说是龙王要杀小鬼,小鬼吓得涕泪纵横,人间就会小雨霏霏。另一个是五月二十五,这天是龙王定期探望老母亲的日子,母子相见是抱头痛哭,人间那是暴雨倾盆。虽然民间传说,了无根据,却根据我的记忆来看,却几乎年年应验,特别是农历二十五,即便没有下雨,也是阴云密布,绝少艳阳高照,着实奇怪。不过农民关心的是怎么避雨,每天必听必看至少两遍地方台的天气预报。若是麦子熟透未割,听说有雨那要连夜收割,以免麦子在雨中发芽。若是已到碾麦场,则备一大块雨布,我就多次冒着黄豆粒大的雨滴去为麦子盖上雨布。
刚忙完或还没忙完夏收,秋种时又恨不得马上有一趟透雨将大地的裂缝填满。天不遂意时,就得发动拖拉机灌溉了。常常天不亮就要起来抢机井,铺水管,一天能吃上一顿饭就不错了。
过了二十年,工具进步了,可是不变的是一户户人在烈日下劳作,与老天爷斗智斗勇。
昨天给父母打电话,说麦子已收完了,秋种也完成一半了,可轻松了。怎么可能?我可以想象出年过六旬的他们日未出而作,汗流浃背、眼睛通红的模样。在那片土地上摸爬滚打一辈子,再苦再累怕是也难以割舍。
正天降好雨,让秋种不用灌溉,让芒种少点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