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12 马红侠
书名:看得见风景的阳台
作者:陈晖
图:沈苑苑
岀版社:明天出版社
这本书是我从图书馆借回来的,看了封面感觉特别亲切图和文都是我们国内出品的,心里真有点激动,拿回家就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了。
封面给我非常舒服的感觉,阳台上有很多绿色的植物和3个小朋友舒展着不同的动作,还有几扇窗户,环衬页是非常淡淡的灰给我的感觉是沉思,在到扉页一位老爷爷抱着自己的小孙女在阳台上看着什么,应该是看到了刚出门没多远的奶奶,可是奶奶明明有自行车为什么不骑非要推着了,四周草坪的草也都失去了往日的色彩,显得是那不无助,我们的故事也从这开始了。
同学们最喜欢的冯老师办理了退休手续,她要离开校园了吗?就在大家焦虑万分的时候,冯老师回到了教室,她说:“放心吧,孩子们,已经和校长说好了,再工作几年,我和你们一起毕业!
”可是有一天,冯老师生病住院了。 冯老师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
这一天豆豆收到了冯老师发来的手机短信:“照顾好的我花,它们就是我,我在看着你们,新来的赵老师让豆豆先不要告诉同学位,因为下周有一个数学考试,
考完后,同学们一起去医院看了冯老师,隔着一层玻璃门,冯老师在里面,同学们在外面。
隔里病房的另外一边有一个阳台,”要是把冯老师的花都搬来......"豆豆说:“冯老师说的那些花就是她,要留在教室里陪着我们的,“冯老师现在最需要支持和力量,我们要让她看见我们和她在一起。全班四十二个人,一个都不能少……”
在隔离病房对面的阳台上,出现了同学们送给老师的问候和鼓励。一组的同学送上了绿色植物,二组的同学想让冯老师听见大海里精灵的歌声做了风玲,三组同学送了千纸鹤希望老师早点健康,每个孩子都送上自己的祝福,冯老师应该是感受到孩子们的祝福又回到了我们的班。这是个非常完美的结局。
这个绘本故事是来源于作家真实的生活经历。冯老师是北师大二附中的一位化学老师,发现自己患病后,为了不影响学生们的复习和考试,她延误了治疗……在冯老师的告别仪式上,作家读到了同学们轮流撰写的班级日志,满满的都是对冯老师的惦念。正是师生之间这份浓浓的情意打动了作家,由此创作了这个故事。
现如今的教育真不知道怎么了,存在着一种“老师不敢管,父母舍不得管”的悲哀现状,今天的老师90%是不敢打学生的,甚至口头批评也不敢。老师打了学生,哪怕是轻微一碰,都有可能被标上“体罚”的标签,重者则会被家长找到学校或者教育局投诉,然后老师被解雇走人,不仅颜面丢失而且还丢掉了自己的工作。
每当这些事情频频被爆出来之后,老师对学生的做法更多的是不敢管不敢问,长时间以来,致使学生更加地放肆,没有规矩,最后吃了社会的亏,还在埋怨学校教育,大呼如今教育体制的弊端。
而家长呢,更是舍不得动孩子的一根汗毛,生怕给孩子造成这样那样的心理阴影,一味地迁就孩子,犯错误了以口头说教和批评为主,但凡过度,自己内心都会谴责后悔好长时间。时间一长,就有了“管不了”一说。
而在以前,“教不严,师之惰”。“教鞭”是教室里必备的教学工具,三天两头就得换一根。除了教学中作为指示工具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老师遇到调皮捣蛋或者犯错误的孩子,就会使用教鞭给孩子教训,也就是所谓的“打”,甚至大家都说“不打不成材”,我想,这也是这句话流传至今的原因吧!
过去,父母面对调皮捣蛋的孩子,管不了就会交给老师。“老师,你一定要严厉地管教他,不听话,就打”是经常在家长口中听到的一句话。所有人内心对老师都有一种敬畏和尊重。
而我认为,人应该是心怀敬畏和尊重的。当你有了敬畏之心,才会更好地约束和管理自己,以谦和的态度虚心请教,是每一个有思想有教养的人都应该做到的。当你学会尊重,才会合理控制自己的言行,而当这些都消失时,终究会被社会撞得头破血流。所以,孩子从小就要学会敬畏规则,尊重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