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零售的一些看法:以球鞋市场为例

新零售的出现在于线上红利趋于枯竭而线下市场趋于稳定的大环境下。

新零售简单概况为 通过整合线上线下渠道,通过大数据辅助,以用户为中心打造体验式购物,从而减少商户成本,提高用户购买体验以及购买欲望。


 以 球鞋 为例 球鞋线上市场 分为B2C(传统电商) C2C(毒、yo、咸鱼等球鞋玩家市场) 

优势:快速购买、会员机制、根据数据推送、购买渠道丰富且二手市场兴起 

劣势:存在瑕疵品、假货横行、折扣不透明、不能马上试穿、同一品类竞争激烈 

 球鞋线下市场 B2C为主 

优势:消费者先试后买、同一地区竞争相对较小、消费者购买率相对高 劣势:成本压力大、缺乏C2C、以商家为中心而非用户为中心

 小结:

1.目前球鞋的线上线下渠道都各有优势,但在相互串联上非常弱。 

2..以及目前虽然有消费者个性化定制的机制,但市场整体依然是以商家主导、商家为中心,消费者/用户只能被动接受。

3.线上线下定价不统一,折扣信息不透明

4.黄牛猖獗、二级市场混乱 


以下为新零售模式转型升级设想(部分技术目前未推行且设想中不考虑技术成本) 

新零售:线上购买+线下体验+物流串联+用户中心+个性化 

亦可以是:去中心化(不再依靠电商平台)+社区营销+新媒体推广+线下体验


若用户从线上浏览商品 

1.用户在进入商城时自动成为会员,提醒用户登记个性化选择(如性别、年龄、鞋码等个人信息)已获得更好的服务

 2.通过大数据对用户个性化进行分析比对,推荐商品

 3.用户对推荐商品以及已有商品产生行为,进一步修正推送内容

 4.若用户对某款鞋感兴趣,利用手机上的AR技术,让用户能在线上就可以直观看到自己的脚型与尺码是否合适,与此同时收集用户的信息,给商家了解用户群体的具体脚型数据,并将信息录入大数据中。

 5.利用3d技术,用户可以用手机实时看到球鞋与自己的穿搭是否合适

 6.用户能够在线上就看到附近门店的地点以及库存数量,选择是否去实体店体验,并且能够预约试穿某些鞋款,到店即可试穿,减少沟通成本

 7.若用户直接在线上购买,则由附近门店的存款进行调货,并通过物流或自提的方式送达,让用户更快拿到球鞋

 8.若用户购买不合脚的球鞋时,反复提醒用户。特别是长期购买明显尺码不正确的球鞋的用户将被标记为黄牛,对其内容推送放缓 


若用户从下线浏览商品 

1.门店大屏幕对用户进行面部识别:若用户已是会员则自动关联其线上或线下信息记录并推送感兴趣内容;若否,提醒用户加入会员并推送内容

2.利用图像识别技术与大数据,用户在屏幕即可看到今日穿搭适合鞋款 

3.进入门店内,划分专区自提区-试穿区-品牌技术体验区 

4.若是用户自提球鞋,通过线上预约数据交给用户试穿,无异议则完成交易;若用户想要试穿某个款式,也能通过防盗扣了解到球鞋的商品信息以及库存量,并试穿。达到每一次试穿都能找到匹配信息,减少损耗和门店工作人数 

5.若用户线下想要购买,通过扫描防盗扣并跳转到app或电商平台即可现场下单购买,即买即穿

6.通过用户在线下的行为对大数据进行比对,进一步修正线上线下的用户行为数据 

7.交易主要在电子平台上完成,减少线下门店店员数量,并且通过商家能通过购买记录及时调整整体库存或各店库存 


 若用户想要二手交易(即C2C或二级市场) 

1.不拆除防盗扣的情况下,用户可以将鞋在实体门店寄售,门店收取一定费用 

2.不拆除防盗扣有效减少假货流通环节,杜绝山寨 

3.若已拆除防盗扣则需要提供原来的防盗扣并交纳一定费用购买新的防盗扣,才能参与到二手市场流通 

4.二手区域使用无人技术,自动识别防盗扣、拍照、并转移到仓库当中(此技术同样可用于线下体验以及退货中),全程不需要店员 

5.卖家可以线上app查看鞋子的信息:如购买时间、每一手转卖情况、价格等信息,更为详细地了解鞋子 

6.卖家到下线店鉴定球鞋,再次收取损耗费用,完成交易 

7.将信息收集,了解二手市场损耗以及交易情况,商家下一步生产或复刻 


 补充说明  

防盗扣设计 除了防盗功能,还承担商品条形码以及商品说明书的功能,用户能够通过手机即可完成查询、试穿、购买等功能 线上购物 依然保留配送,只不过由传统的“电商平台-仓库-物流-用户”变为“平台-门店仓库-物流-用户”从而减轻库存压力。用户下单后自动机器人寻找编号,取出商品并交给快递/物流,减少人工错误以及店员人数 盈利点 

开源:

1.多元化了解用户心理以及用户日常穿着,后续可以通过数据生产服装,增加商品面 

2.官方筹划二手市场并从中收取费用 

3.建立完善的大数据平台,帮助其他服装行业进行推演,并收取费用 

4.完美捕捉用户消费心理,最大限度地引导用户购买商品,促成更高的购买率  

节流:

1.由仓库库存变为门店库存,由外地到本地,减少物流以及仓库费用 

2.招待、仓库、鉴定自动化,有效减少薪酬压力 

3.自有大数据平台对生产进行指导,无需盲目购买/调查用户消费行为信息 


总结 

目前新零售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即使是推行者阿里巴巴都依然未挖掘到一套完善且可盈利的模式。 而未来传统零售业是否会参与到其中,本人持观望态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