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用无限的堕落换取永世的青春,你换吗?
如题,这是一本讲述堕落与青春的小说,故事以主人公道林·格雷从纯真到堕落的生命线为展开,展现了人格的多变以及对人际、婚姻的多面思考。
在道林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两个人,分别是画家巴兹尔,以及亨利·沃顿勋爵。画家巴兹尔一生追求艺术的更高境界,也为主人公画出了画作巅峰的画像,可也被这副绝美画像的主人公以最无情的方式夺取性命,当然这都是故事的后话。
而巴兹尔的好友亨利,是一个好于影响他人的人,他说“影响一个人,就是 把自己的灵魂给他”,他也做到了,让一个纯真无邪的尤物,逐渐蜕变为一个极端的享乐主义者。
正是那副惊世的画像,改变了道林的一生。他曾在画作完成时,许下愿望,希望画像能够代替他的衰老。在受世俗享乐主义的洗脑后,他的灵魂变得愈加世俗。他一次无意发现,画作前的玩笑起誓居然成真了。画像中的他变得邪魅,而本身的他却在中年仍保持着十八岁时的年轻容貌。
故事很荒诞却又真实,结局令人唏嘘,但又好像在情理之中。故事中的所有人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自私的,都希望利用他人来成就自己,或是艺术上的成功,或是学问上的探索,再或是生活中的满足。
从某种角度来说,亨利似乎是一个反派角色,但他看似不经意的无形洗脑话语中,却也有颇多对生活的直白揭示。
他说“不要虚掷你的黄金岁月,去听冗长乏味的说教,试图弥补无妄的失败,或把你的生命献给无知、庸常和低俗。”“你会一直有人爱,你也会一直爱上爱。多情是无所事事者的特权,也是这个国家有闲阶级的用处之一。”
全书都没有直白的对人性的说教,却将所有的哲理蕴含在一笔带过的杂谈中。
“孩子人生初始都爱父母,随着年龄渐长,他们开始批判父母,有时他们会原谅父母。”随着年岁的增长,见识、学识的不断积累,或多或少会在某方面超越父母,在这时,我们总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某种优越感,开始对父母的一些行为言语表示不满,开始对他们展开批判。
但总也因为亲情的扭结,我们往往会接纳所有在思想变迁中遗留的精神产物,与其说是原谅父母,倒也不如说是与自己的达成和解。
书中还探讨了婚姻,王尔德藉由亨利的口说“婚姻的魅力之一就是:它把生活中的欺骗变成了夫妻双方所必需的。”“一时兴起和众生不变的激情的唯一区别,就在于前者比后者更持久一些。”
人始终无法对另一个人毫无保留,这是自我保护的天性,哪怕对方是至亲也很难打破天性所带来的壁垒。从生活出发,任何人都无法事无巨细的去掌握一个人的生活动态,两性关系的维护,更应该避免全透明。
想要关系的长久,首先需要保证两个个体人格的独立完整,两性关系的结合,是两个灵魂的并行而不是合一,大家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所谓秘密,才能在婚姻道路上走得铿锵有力。
青春逝去是必然,无论在容貌上下多大功夫,保持容颜的不衰,都无法阻止它的消逝。倒不如就坦然的接受,也迎接漫长岁月所赋予的厚重积淀。
美好事物之所以被珍视,往往也因为它的难得,长河奔流中保持的纯洁也是难得,是与青春同等重量的珍宝,所以只要内心的纯净,哪怕岁月在脸上纵横,也是青春灿烂时。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小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