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灵魂出走的日子
那时的年轻
稀稀落落的文字写了接近三年,只是想记录下灵魂出走后的日子,在平庸中给自己一些仪式感;没有喧嚣,因为都是生活的点滴积攒;也没有卑贱,因为自己过着自己的释然。如果有远方,那里定有诗和梦想,卸下行囊,光脚去闯。
不知道这段文字该不该放到最前面,但这确是平淡中改变的开端。算不上梦想,只是灵魂出走了肉体,改变了自己的方向。是平庸青年用双脚蹬踹了环境束缚的枝藤,才探到的高高脊梁:2015年工作刚满三年,在一个前景好的行业,同事之间有除了工作之外的情谊,也许是因为我们都是同期的大学毕业,有共同的空虚和话题。在一个不大但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自己固定的小石窟和移动的小铁屋。行走不用靠双脚,起居不管阴晴雨露。早晨起床开车到海边跑跑步,坐在沙滩上唱着自己喜欢的歌;回头遥望,已嗅不到姑娘远去的芬芳,但能看到随风摇曳的裙裳。如遇春雨,点滴敲打石阶,酒红色的瓦砖憋着清凉。我曾无数次幻想这一天,从农村走到县城,从县城再到城市,再到在一个让人沉醉的城市扎根,这曾是电视剧的景象。
世界上最奢侈的浪费,莫过于漫无目的的活着;人生最大的勇气,也便是不动脚步的安详。当幸福一步一步来临,生活仿佛停留在了这美好的一天,每一天也就只是重复的这一天。下班后自己坐在沙发上看着窗外的树叶摇曳,拿着遥控器看着黑屏的电视机无所事事;拿着手机翻看着微信没有任何信息还是疯狂的刷。平静而温馨的环境更衬托出一颗躁动的心,那时候内心的跳动无比清晰,就像慢跑的脚步告诉自己不能停。我不知道我要做什么,不知道该做什么,更不知道什么时候做。因为那曾经的理想实现以后就会带来的失望。
发呆之际手边拿起一本书,很多人都读过的《穷爸爸富爸爸》;富人思维,我不懂,但是穷人思维我能悉数道来,那种根深蒂固,那种坚不可摧,我都能从自己身上看到影子。这本书后面有一句评语是这么说的:其实我一直不太相信一本书会影响到一个人去做一些重大的决定,大概是读书的人内心本来就有一个既定的方向,书顶多也只能算是辅助作用吧。我庆幸在还未老去之时读了这本书,也庆幸那时年轻的冲动还能左右双脚。我更庆幸那曾经最美好的爱在那时离我远去。其实想想一切都是上帝最好的安排,如果你还在,我还会在那等你,但是你已走远,容我浪迹天涯。
为什么非要读MBA,也曾被很多人问过;什么学习知识、拓展人脉、深度提升,这样的理由我也曾搪塞过;“没什么背景,没什么资历来读MBA,就是你这样的人拉低了MBA的水平”,也被这样讽刺过。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这也许就是茶余饭后的休闲;是工作之外的学习充电。
对于我,它应该是印在曾经那个少年心中的图腾和执念:“像电视中那样能在外滩边上班,闲暇之余可以看到东方明珠。还给自己一次属于自己的考试,弥补自己高考时候的遗憾。”
梦想就像天边的彩虹,总要伸伸手跷跷脚才有可能触摸到,但是爱的枷锁会把你的双手拉回现实,父母会用爱的方式让你放弃,朋友会以关心的方式让你迟疑。还记得跟家里打电话:“爸,我想辞职,去读MBA”。然后便是电话另一端的震耳欲聋:
“什么?辞职?工作不是挺好嘛,“小石窟”刚装修好不到半年,“四轮小铁屋”刚买才两个月,辞职去读MBA???这一切不都白折腾了嘛。”
“你将近二十万学费哪来,没有工作你怎么吃饭?还有房贷,你怎么还?我不是不支持你实现梦想,可是现实的问题就摆在眼前,家里也没有什么钱了,你自己就剩那几千块,你哪来的勇气和资本???”
“好不容易在城市里扎根安顿下来,已经不错了。MBA,想想就好,等以后有钱和时间了再去读,我也不会阻拦你,但是现在不是时候。”
远处也传来母亲咆哮的声音,那是足以让我心里发颤的声音,母亲虽然脾气不差,我也不是妈宝,但是我害怕她伤心,害怕她牵挂,害怕她内心有委屈不表达。但是我必须用足够的理由和说辞去说服她,如果她没有心里深处赞同我,我也不会莽撞去做成全自己却让她牵挂的事情。
“爸妈,这是我大学毕业后制定的三年目标,我想再给自己一次属于自己的考试,我想去实现;如果不是现在,过几年也许会遗憾。”
“我现在辞职去上海准备考试,1月份结束后我就去打工,我能赚出钱交第一年学费,那我就去读,如果赚不够学费,我就再找个工作赚一年钱第二年去读,如果两年我还没有读成,我甘愿自己再回烟台找个哪怕一个月5000的工作,我也问心无愧。但这是我的坚持,希望你们理解。再给我两年,如果这一次我没能实现,那时我30回来我安心工作,结婚生子,我也无怨无悔。如果我能实现,哪怕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我之前的技术也还是能够赚口饭吃。”
“我给你们来算个账:我房子租出去,一个月再掏700房贷就可以了;而且我查了,我们学校学费可以贷款,生活费嘛,你知道的,本来学校食堂又便宜,我可以出去做兼职,晚上去饭店或者酒吧打工,而且周末也可以去做兼职打工,在上海做兼职价格还挺高的。”这是我最终说服父母的理由,也是我最初最真实的想法;后来才知道我没有资格贷款,打工也不是那么容易,现在想想也是后怕,如果一切按自己设想的来,不知道自己会死在哪一时刻。但是这是我当时最真诚和真实的想法,这是当时支撑我希望之火的稻草,哪怕后来现实证明它不可行,但那时候它不可以倒。它一倒,星火燎原,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希望被浇灭。
虽然父母最后同意自己辞职去读,但作为一个传统女性对于金钱的观念我也无法改变,贷款对他们来说是把钱给银行赚了。在钱的问题上我相信我和父母都不会妥协:如果年轻时候的梦想还要父母拿物质做支撑,那不叫梦想,我无法接受去实现自己的追求还要靠父母财力的支撑;他们也不会接受我用之前工作所赚来的固定资产来做变卖支撑,因为那是浪子回头结婚和生活的保障;父母也无法接受万恶的资本吞噬双手赚来的血汗钱。在给予父母安全感和自己原则底线上,我许下承诺和原则:1.我出去后读书的学费和生活费不向任何人借钱;2.学费绝不贷款、不贷款;3.之前自己工作所赚的物质资产分文不动;4.父母的钱我一分不要,如果你们要给,那我就不读。
从公司辞职,最开心的就是去了房管局把自己的住房公积金销户,销户后拿出里面所有的钱,把自己该处理的事情处理完,刚好一万块,那也是我从毕业到离职手里能可支配最多的一次。即兴奋又迟疑,一万块,国际大都市,我是否真的能够呆下去;还有那固执坚持的原则,我是否能够坚持下去;我不知道,但知道路已在脚下,不得不走。同事朋友们知晓我辞职是为了读MBA后,都清一色的说有勇气,我当时并没有感觉自己有多大勇气,只是做了自己想做并该做的事情,后来再去想,发现那时候让这个想法占据了头脑,自己被梦想驱使,已忽略了它的代价和惨痛。你想它时总是想着它的好,想着去往它的路;哪怕路上有荆棘,坑坑洼洼,总是能用自己的愿想把路铺平,让远方看的见。这个世界不可逃避也不可改变的就是现实,直到后来一步一步走过才知道当时行为有多么可怕,但是如果重来我还是会坚持那份执着。
世界可爱就在它的奇妙,自己坐车从烟台到上海的那一天正好是9.1号,自己的阳历生日;就像是又一次的重生,只不过这次生自己的是自己,看着列车窗外的风景,小山丘,村庄,农田,城市,就像纪录片播放着自己曾经历过的这二十几年,脑子里不断涌现曾经的种种,曾经的曾经。那一刻,踏上通往自己心灵的火车,一切将会是一个新的开始,一切将充满未知,我不清楚列车将会在哪停靠,只是知晓他的终点站会是和心最接近的地方。希望那里的土地能散发出芬芳,希望那的空气能透彻到可以看到星空,希望那里的自己能活出自己。
关于梦想,我不是哲学家,也没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只是浅显的理解:如果有那么一件事和自己的生活格格不入但又能让自己心潮澎湃,一天、一年、三年,它还没有消散,那或许就是梦想的影子吧。那就让灵魂出走去实现它吧,也许遍体鳞伤,但是伤痕的皮肉包裹的内心才最丰盈。
2、生活的苟且
给自己一方静逸,写一段空白的回忆
所谓深渊眺望,应该就是脑子里装着理想,脚下踩着现实,头与脚把自己拉扯的万丈长。还记得到上海的第二天参加交大安泰的MBA面试,面试官问到:“你为什么要读MBA”,我不加思索的回答:“就是要读MBA”;“那要是今年考不上呢?”,“那就明年继续考,明年再读”。回答完后面试官沉默了,我的面试成绩也沉默了。我只能自己安慰:我的执着和真诚打动不了你,它能支撑我走下去就够了。我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有姚明写推荐信,也没有像那位姐姐那样家里有自己的酒庄能无限次的提供给学校活动红酒。当然我也不是来拉低MBA同学逼格的,我只是想把想做的事情做下去而已。
因为自己在面试上不占优势,只能通过自己的笔试成绩来提升自己的综合成绩。狠下心来报名了联考培训班,花了我7000大洋,7000大洋,7000大洋。交完费用后身上就剩3000多,为了节省成本,只能寄宿在在上海理工大学读博士的刚哥宿舍里,住着宿舍,吃着餐厅,蹭着上海理工大学的图书馆;每天早晨起来去图书馆西面背单词,风雨无阻,偶尔还会有俊男靓女玩轮滑,也算是一道风景线。中午和刚哥的同学们一起去餐厅吃饭,晚上图书馆响起警报,背书包回寝室;走在校园里橙黄色的路灯下、操场旁,偶尔有校园情侣拌嘴走过。秋天的季节,上海理工大学操场旁的桂花香格外扑鼻,那是我第一次问到桂花香,之前只有在新买的鞋垫上才能问到。现在想想那段时光过的纯净而美好,没有世俗喧嚣;给自己一方静逸,写一段空白的回忆,给黑白的曾经画上色彩,让脚步走出背景。。。
那天的汉堡有点咸
9月20号,天空下着小雨;到学校办完事情后,走到江湾镇地铁站,遥远的望到楼上“海底捞”几个大字,吃了20多天的餐厅真的想吃一顿火锅,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会有那么强烈的欲望想吃一顿火锅;自己知道卡里还有不到1000块钱,吃一顿人均130元的火锅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情。可是吃了二十多天的餐厅,自己也无法抗拒想改善生活的欲望。欲望与理智抗衡,绝望和失望作伴。一个人傻傻的站在雨里,拿着手机在大众点评和美团上疯狂的刷,盼望着在每次刷新后价格降低的奇迹,但自己知道这个奇迹不会发生,还是在疯狂的刷。傻傻的站在雨里刷了40分钟;淋着雨抬起头,最后终于狠下心来,去隔壁的KFC吃了一份35块钱的套餐来改善生活。吃着汉堡,看着窗外的风景,我想应该是雨水模糊了外面的世界而不是泪水。那是来上海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为金钱所迫流下眼泪,也是吃的最香的一顿饭,因为汉堡有点咸。
睡的最踏实的那次是地板
面临着即将断粮的明天,才能感受之前在烟台吃的是多么奢侈;物质稀缺对于心灵上的压迫不会是最后一根稻草,也肯定是最重的那根。第一次切身体会到,在原则上生存下去比在原则上实现梦想更加的迫切。只能在学习备考期间给自己之前认识的朋友打电话找活干,一旦有活,先去干,回来再好好复习,这是生活给予当时的我最明智的决断,因为无可选择。
“喂,李工,好啊,最近在哪忙,我在东岳出来了,有活记着找我。”
“杨总好,我是宋健,之前在东岳做过机器人工程师,熟悉fanuc机器人,你那有活记着联系我哈。”
“张工,我是王工的朋友,之前在通用干过,你那需要人的话联系我就好。”
一天十几个电话,那时候边复习边看着安静的手机,似乎想要它震动起来,然而最安慰我的还是10086。收到最多的回复是:
“好的”。
“放心,有活一定找你”。
“早说啊兄弟”。
“别这么客气,我也帮你留意着,有活联系你”。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每天换着方式的给之前的朋友和合作伙伴打电话、发信息;生怕我不联系他们,他们隔一天就会忘掉我。挣扎中度过了7天,打了100多个慰问电话,发了50多条自我介绍信息,接到了第一次自由人的活。
飞抵广西后,第一天干活干了14个小时,那也是度日如年的14个小时,每过一小时就会增加一份收入,享受那份时间带来的愉悦。然而半夜下班后发现昨天本来就已经睡了三个人的床上睡着四个人,自己只能睡在沙发上;第二天工作16个小时回来后,由于项目又增加了人手,自己连沙发都没得睡。拿出自己换洗的衣服,铺在地板上倒头就睡。
在往后的那半年里,睡过网吧的座椅,也睡过办公室的纸箱;也曾春节当晚在武汉住着30块钱的小宾馆,为了省钱没有花五块钱打开空调,一个人缩在冰冷的角落里听着新年倒计时的钟响。而睡的最踏实的是那晚的地板,不再担忧后面的住宿条件会降低,因为地板别人也不惜得跟我抢。30小时的累积工作时长,也算攒够了自己接下来两个月的口粮。后面的两个月就可以安心的复习备考,不用再担心自己在联考之前断粮。
理想三旬不如鸡腿迷人
联考结束后的那段日子是现实与理想最空洞的时光,考上与考不上似乎都是巨大的挑战;如果考不上的话,我还有没有勇气再在上海呆一年准备一年考试;如果考上了,转眼半年后就要交将近十万的学费,我能不能赚出来。当时明晰的方向好像里面都有一堵墙。
而唯一的充实便是在备考时认识的朱哥帮忙找了一个份兼职工作。每周一到周五去公司上班,周五晚上坐交通工具去武汉,半夜到宾馆休息3-5个小时,周六周天干两天自由人调试的工作,周天晚上再坐交通工具回到上海,由于大学里面晚上11点宿舍楼就关门,所以周天晚上基本是睡在网吧或者办公室,一早起来周一还要继续上班。也曾周五晚上落地武汉后直接去干活,连续干24个小时,48个小时只眯两个小时。也曾周天回来飞机晚点,到上海的时候太阳已照射脸庞,洗一把脸接着去上班。也曾遇到上海的瓢泼大雨,工作鞋里灌满了雨水,而天气都已放晴,鞋里的水还依恋不走,穿着浸满雨水的鞋工作好几天,那是走路脚下都有乐章相伴。
那是充实到从没有感觉到累的一段时光,忙到忘记迷茫和彷徨的日子。每周一晚上下班后赛上耳机,听着陈鸿宇的《理想三旬》:时光匆匆独白,将颠沛磨成卡带,已枯倦的情怀,踏碎成年代。再去对面的劳森买一根大鸡腿,蒙蒙细雨中我从不打伞,细雨遮帘眼镜,世界仿佛更加干净。视觉上有过滤过的清澈;听觉上有悦耳的旋律和唯美的歌词;味觉上有娇嫩的肉和烹制的香;感觉上已感受不到累和忙。
3、诗和远方
浇灌梦想
每段时间自己都会跑步去外滩,不远不近,从学校出发,路过鲁迅公园,跨过虹口老建筑大院,沿着四川北路到外滩刚好五公里,最后爬坡冲上外白渡桥,在桥上矗立遥望一会,去路对面的便利店买一瓶精装农夫山泉,边喝水边走向外滩,绕过英雄纪念碑,走到江边的小房子旁边,沿路走十块石板,这就是我拍照的点,每拍照一次就往前跨过一个石板,如果走到外滩的另一头,如果在上海还没扎根,那也许就是我离开上海的那一天。
每次拍照我喜欢手握农夫山泉,用瓶口来触碰东方明珠的塔尖,我把它称作《浇灌梦想》。每一次拍完照,我会坐在石阶上,看着黄浦江对岸的建筑,感受它的高耸伟岸。每次失落、迷茫的时候,我喜欢来这里,它就像上帝一样有魔力,能驱散那份迷失和恐惧。熙熙攘攘的人群,有结伴拍婚纱的情侣,有旅游观光的朋友闺蜜,有一家老小的幸福和睦,还有孤身一人的迷离。每一个人都有来这个城市、爱这个城市的理由;每个人都有在这个城市的烦恼与痛楚。
还记得一次跑步途中一个小男孩跟着我跑了半公里,我超过他,他就会拼命跑步超过我;小男孩最后停下来问我:“叔叔你为什么跑步啊,好累啊。”
“那你累了你还跑,我跑是因为锻炼身体,你为什么跟我跑了这么久?”
“因为我想超过你,不想让你跑在我的前面。”
小孩天真的笑了,叔叔低头走了。
很多新进上海的人就想这个小孩,拼命的奔跑只是想不被环境所超越。
看看周遭的同学朋友,照顾完家里的小孩自己再学习到半夜一两点;家大业大,作业却一次不拉;我想很多人拼命的工作学习、拼命的奔跑,只想不被这个社会进步的步伐所抛弃。所谓的稳定,也就是在与周边环境至少保持同等的进步速度。
机场偶遇,我们只是擦肩而过-(写于2016年春节)
陌路人,我不曾见你容颜,不曾与你深夜攀谈;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你我擦肩而过,谢谢你的出现。
2016年2月12号,农历正月初五,这是我在外过的第四个春节,拖着忙活了一个春节的身躯终于结束了武汉的工作,回家心切,便早到机场候机,也是担心春运期间过多的人耽误了航班。闲暇之际打开了休息室的公用电脑,本来想看看NBA赛事集锦,但是桌面上《迷失》、《一家人》两个文件吸引住了我,虽然我不敢自诩什么文艺青年,还是喜欢有些文邹邹的文字。毕竟公共电脑也不会涉及太多的个人隐私,便打开一看。原文如下:
《迷失》
在爱中迷失。。。
是一种美丽的痛楚,它时刻都隐隐发作,蔓延整个身心。
是夜不能寐的流泪,它好心提醒你的孤单,枕上全是泪,连发都浸湿,夜凉如水。
是明知没有却要证明存在的一种自欺,它像麻醉剂,让你失去控制自己的力气,
随波逐流。
是一种渴望被宽恕的罪孽,明知自己从未被幸运眷顾,定会为此付出代价,却还是继续惹罪。
迷失,这个词语丝毫没有安全感,很能用来形容我的状态。
如果我不能确定你会坚定的陪我走完一生,请问,我还能怎么做?
你的事情我不懂,可我却好奇心十足的想参与,我是个初学者,请你教我,可当你暮然转身走开,留下我一个人在浓雾中,告诉我我该怎么做?
我会碍手碍脚,管东管西,你从来不把这当成幸福么?
也许你还是不习惯有个我,那我在你身边跟着等,等你有一天想起了,习惯了,而我恰好死皮赖脸的还在
我想,我们就能结婚了!
作者:李博睿
《一家人》
我一向懦弱,偶尔假装坚强,其实浑身在发抖。
不知从何时起,记忆中开始有父母吵架的影象,我会僵着身子听着,不劝阻。而且因为胆小,连哭都不敢,即使害怕。
今天我伸手轻轻把对着妈妈发怒的爸爸挡出房间,即使知道妈妈是不对,但还是会希望爸爸能多担待。也许这就是男人的责任,不论年龄几何都要担待爱人的无理取闹。
因为误会,妈妈板着脸说了很多伤人的话语,我听了都刺耳,何况是话里含沙射影的真正对象。每天里里外外忙碌着的爸爸又怎能把这口气咽下呢?于是家庭战争开始,而我不愿看任何一方的成败。
我依旧很害怕,眼里有泪,挡在他们之间,这是我第一次用罪柔软的语气劝盛怒的爸爸“多担待,少说几句,别吵了”。我想,我的脸上一定写满乞求。
吵着吵着,一家人都伤了心。
睡前,我看见爸爸在悄悄为腿摔伤的妈妈准备拐杖,虽然妈妈现在还在气头上,还说着那些伤心的话,但爸爸已经没有再接话茬。这就是爱吧,妈妈心里不暖和吗?
忘记不快吧,何必如此折磨;不忘也别恨吧,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作者:李博睿
本想载着欣赏的眼光去看两篇文章,却没曾想场景谢幕,泪水敲打着键盘。不知你是姑娘还是小伙,也不知道你最近过的怎样,祝愿你抱得相思人,欢笑阖家亲。
低头擦拭眼泪,毕竟在机场一个成年男人哭泣会是景观,但那不期而遇的经历和那设身处地的心情也让我脑子里思绪万千,还是留下自己的痕迹。因为恰巧我们相逢,或许还有后来者目睹。但愿能给后来者一丝思维转换。生活很美好,未来还很远,细数脚下,有花有草,抬头仰望,有阳光和蓝天。忙活一年,还是有槽想吐,有话想说,那就说给陌生人:
《征途》
曾几何时未曾奢望未来的一天,曾几何时又自己规划着这一天,矛盾而又执着的行走,这就是我的2015.
梦想总归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也许一直是内心的那个小男孩使坏,让生活在平淡中荡起波澜、谱画涟漪。
作为一个在普通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从小的自立让他过早的学会了坚强,学会了自己去争取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
小男孩很坏,他会记仇会记怨,曾经有多少讽刺而又嘲笑的话让他历历在目却又一步一步在激励他;
小男孩很傻,他只是傻傻的相信了父母所说的只有好好学习他才会有出路;
小男孩很犟,即使一无所有他还是要那么的在意自己的所谓的尊严;
小男孩很二,自己本来就不聪明却还是要通过超负荷的努力来攀爬高耸的平台,即使鲜血淋漓;
小男孩很彪,拼命的学习,却忽略了青春的意义。可是他就是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最后,他关荣的失败了;上天是公平公正的,给了他本来属于他的;但他自己的内心有一个声音,有一天他还要回来夺回那些就属于他的。
2015年的他长大了,小男孩变成了大男孩;可是大男孩内心还有小男孩在控制;现实与理想是他们两个的思维撞击;大男孩舍弃了努力得来的一切;只身一人远走他乡,不为别的,就为小男孩那儿时的梦,2015年,我走过、累过、哭过、笑过、可一路走来我感激一切,感激那些曾出现在我身边的人们,2016我会继续走,不求光辉似锦,但求问心无愧。。。
宋健 写于:2016年2月12号
十年,我们都不曾放弃,还好你还在,还好我知晓--寄给陈楚生的信件(写于2017年)
那年是2007年
那年你在选秀节目中以一首《有没有人曾告诉你》火遍全国,
那年的我在自己最黑暗的高三,
那年你在踏上聚光灯的路上,
而那年我在走向低谷的途中。
高中三年,学习的压力压垮了一个十八岁孩子的内心;
本该铺满阳光的青春,却遍地乌云。
想在农村混出来,学习是唯一的出路;
这是他青春心中最深的烙印,可这烙印印出了他满身的伤痕。
18岁的幼小心灵终于被压力压垮,青春不再灿烂,日夜只是交替。
那年的他,一个人在校外租房子,他喜欢把所有的窗户全用纸糊上,因为那样才是他一个人黑暗而又自闭的空间;
那年的他,总是早晨全校第一个起床去早读,总是自己晚上学习学到半夜十二点;
那年的他,每周要通宵学习三晚,两袋咖啡一包口香糖那是他坚持第二天上课的动力;
那年的他,一把手电,一块砖头,在书包里整整背了一年,砖头上刻着八个字:少说废话,永不言弃;
那年的他,把自己在班级内的座位调到了垃圾旁边,一个人,一个角落;
那年的他,一天只允许自己说20句话,每超出一句自己就要在砖头上打一拳;那是冬天,鲜血曾浸满半块砖;
那年的他,走路从不抬头,他怕灿烂的阳光也能让他从学习中分心,而不知道那时候的他心里已容不下阳光;
那年的他,因为考试没有考好,曾惩罚自己在公园里站了整整一晚,那是冬天,那夜坏人差点把他骗走;
那年的他,已被恐惧支配,已被黑暗包围,不过,还好,青春我们都走过。
那年他,也曾有过美好,只是那美好直到十年之后的今天也只有他一个人知晓:
那年他,曾在自己的小黑屋的三面墙上全部写满了各科的知识思维导图,整面墙全是密密麻麻的知识点,他曾在第一次模考时理综拿了全校第一;
那年他,唯一珍爱的是姐姐送的一个MP3,里面除了英语听力剩下的全是你的歌,一遍又一遍,只有在歌里才能嗅到阳光的味道;
那年他,做过最奢侈的事情就是去学校门口对面的电子店下载你的歌,因为那时候下载歌还要花钱;
那年他,曾爱过一个姑娘,他骑车载她在校园外玩,一人一支耳机听着那首《酒醉的探戈》,回忆里自行车消失在阳光里;
那年他,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放学后听着《寻找》,走在荒野的路上,脱下裤子边走边撒尿,尿的尽头是一颗大柳树,每到大柳树旁后歌曲会播放到《爸爸的草鞋》,他喜欢依着大柳树自言自语,好像它能听懂他的心愿;
那年他,听的最多的是《原来的我》,爱的最深的是《寻找》,最容易触动情绪的是《酒醉的探戈》,听着会跳舞的是《CS》。
那年你的歌,是他精神唯一的依托;
你那声音的单纯,就像他那幼稚的心;
歌词中的世界,指引着他走向阳光;
那年的你对他的影响,他从未提起;
时光静好,一切都是最美的安排;
他也早从那黑暗中走了出来,十年前高考失利的他,十年后考上了MBA,算是给曾经自己的青春一个交代;
那年的他长大成了现在的我;
我还是会把十年前买的那个唱片放在车上,还是会在KTV每次都唱《一个人的冬天》。
十年了,你还是那么单纯;
十年了,你还是那么执着;
十年,我们都不曾放弃,还好你还在,还好我知晓......
走在黑夜的路上,也许你习惯了孤独,爱上了方向-写于2016年同济大学
今天看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也还是触动了心扉,听着这首歌还是想写一下、记一下;好长时间没有写,好长时间没有记录心灵;发现真正拿起笔,放空思维,那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在这里,我不想谈悲伤的爱情,不想碎语那生活的百般和无奈;只是想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让自己从自己的全世界也走过一次。
想想自己来上海已经一年了,每天我都活着,没饿着,很庆幸和荣幸。刚来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能撑多久,刚来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会经历什么,会遇见什么样的人,只是那时候的我还年轻,只知道自己要往前走。不知道路,但是知道方向;草拟一支:
秋风扑倒落叶,
落叶粉饰着大地,
飘零的雨不失温柔的拍打着脸颊,
像是问候但又冰凉,
路边的躺椅上横着一本《红与黑》,
那应该是貌美纯情的姑娘被爱情所拐走,
只留下这书卷陶醉于桂花香;
妈妈一路碎碎念道着暖凉晴阴,
拱起的肩仿佛在扛着大山,
我希望雨大一点,
因为我听说水滴可以石穿,
即使她的孩子不是我,
而是站在她的身边;
古韵的图书馆,
枣红色的外墙,
青苔修饰着的石阶,
还有梧桐树瘫落两旁;
点一盏烛灯,
滑一页纸张,
用灵魂写下梦想,
即使现在自己依旧彷徨。
不留恋,不感伤,不卑不亢,不作不装;只是想记录下灵魂出走后的这段日子,在平庸中给自己一些仪式感。没有喧嚣,也没有凄凉,都是平淡生活的过往,只是想用文字给自己的这段行程留下些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