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定律一一人性优劣一一禁果效应

禁果效应:越“禁”越“禁不掉”的心理

“禁果”真的格外甜吗

在古希腊神话中,万神之首宙斯有位侍女叫潘多拉。一次,宙斯派她去传递一个魔盒,并千叮咛万嘱咐不能打开盒子。然而,正是宙斯的告诫,反倒激起她不可遏制的好奇和探究欲望,于是,她不顾一切地打开魔盒,结果,盒子里装的所有罪恶都跑到了人间。

其实,正是宙斯“禁止打开”的命令促使潘多拉将盒子打开,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禁果效应”。

俄罗斯有句著名的谚语:“禁果格外甜”。谈到这个话题,我们就要先从“禁果”说起。它源自《圣经》,指伊甸园“知善恶果”上结的果实。

《圣经.创世纪》载,上帝为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建了一个乐园,也就是众所周知的伊甸园。上帝让他们两人住在园中,并负责修茸与看管。同时,上帝还特意嘱咐道:“园内各样树上的果子你们都能吃,唯独知善恶果子你们不能吃,因为吃了它你们就会死。”亚当和夏娃谨记着上帝的教诲。

突然有一天,夏娃没禁得住蛇的诱惑,被神秘的知善恶树上的“禁果”吸引,于是摘下树上的果子,吃了下去。而且,她把果子也给了亚当,亚当也吃了。

后来,上帝得知此事,将他们超出了伊甸园。同时,上帝惩罚了罪魁祸首——蛇,让它用肚子走路;责罚了夏娃,增加她怀胎的痛苦;责罚了亚当,让他终身劳作才能从地里获得粮食。

夏娃和亚当为什么要违背上帝的旨意偷吃“禁果”呢?是因为他们饥饿呢,还是因为他们嘴馋?当然都不是。这个关于人类远祖的故事,暗示了人类的本性中具有根深蒂固的“禁果效应”倾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越是被禁止的东西或事情,越会引发人们更大的兴趣和关注,使人们充满窥探和尝试的欲望,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或尝试它,即上面所说的“禁果效应”。其实,这种做法与东西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主要是因为“禁”激起了人们情绪中的好奇心里和逆反心理。

这种效应存在的心理依据在于:无法知晓的“神秘”事物,比能接触到的事物对人们有更大的诱惑力,也更能促进和强化人们渴望接近和了解的需求。我们常说的“吊胃口”、“卖关子”,就是因为人们对信息的完整传达有着一种期待心理,一旦关键信息在接受者心里形成接受空白,这种空白就会对被遮蔽的信息产生强烈的召唤。这种“期待——召唤”结构就是“禁果效应”存在的心理基础。“禁果格外甜”,不过是人们的一种心理表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巧妙播种“禁果”,品其甜、避其苦 虽然生活中禁果效应无处不在,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作用。...
    寇廷聚阅读 953评论 0 0
  • 愚子读《论语》十五 在《论语·泰伯篇》中有句话至今备受争议,全文如下: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对于这句话...
    公子小白ahan阅读 365评论 3 1
  • 拥有时不珍惜, 失去了才想念。 #当初的决定错了吗 #迷茫 #无奈 #压力 #难受 #委屈
    一粒蛋阅读 152评论 0 0
  • > > > < < < 生活中,似乎总免不了抱怨之声。 如果这抱怨之声偶尔为之,或许无伤大雅,如若成了家常便饭,...
    默默huangjuan阅读 381评论 4 7
  • 1、清晨母亲起来很早,母亲年过60依然保持每天早起习惯,这些年始终坚持跑步,从家出发一直到离我家3里邻村在走着回来...
    嘉渔阅读 335评论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