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为尽可能理解青春期儿子让我困惑的叛逆行为,读了听了不少解读这方面内容的书。现唯有日本国宝级心理学家河合隼雄先生在20多年前出版的《什么是最好的父母》这本不厚的书让我时常忍不住翻了又翻。倒不是仰慕河合隼雄先生深厚及开创性的“箱庭疗法”心理临床治疗造诣,而是这本书里字里行间饱含的对人性博大幽深心理世界的敬畏和悲悯勇敢之心。比如,他写道:所谓专家,并不是总对来访者做“指导”的人,而是面对问题,与来访者一起思考,一起努力的人。并且,他们有着绝不放弃希望的力量。与这样的人一起思考,最终答案一定会浮出水面的。
这本书没有特别严谨的心理学理论框架指导,但对养育0—18岁孩子过程中大家普遍关注和焦虑的问题,作者以一位经历丰富的长者身份跟我们围炉夜话,娓娓道来。他说: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孩子“存在”于此就已经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了。如果能够不断肯定孩子的“存在”,那么将来孩子长大了,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陷入自我厌恶之中。甚至可以说,现在的家庭教育决定了孩子在将来面对失败、感到自己的局限时,是陷入自我厌恶之中,还是能够肯定自己,重拾信心,这都取决于父母是否能肯定孩子的“存在”。
这些温暖,理性而慈悲话语是缘于河合隼雄先生认为“理性的澄清不能解决情绪问题”的心理咨询理念,他认为没有比养育孩子更有趣的“自性实现”了,因为养育孩子要求一个人把心灵与身体都投入进去,也就是必须整个人全然投入才行。所以,在养育孩子的征程中,没有最好的父母,只有不断接受心灵全部事实的自性实现的父母,因为养育另一个有自己基因传承的生命,也是塑造我们最终会成为怎样的人的重要历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