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    10章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2017   4.17)

当你遇到听起来让人动心的数字或者百分比,一定要当心!你可能需要其他信息来,判定这些数字,到底有多让人动心!

统计数据——用数字表达的证据

有人利用它的科学性,精确性来撒谎,批判性思维的人会注意到

如下图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知来历的和带有偏见的数据
令人困惑的平均值
把一个结论改头换面包装成另一个结论
省列数据也有也是欺骗
表述方式不同效果更加动人
自己写时吸取教训


一:不知来历的和带有偏见的数据

尽量找足够多的,关于这些数据是如何采集的信息

再对这样的数据作出反应之前,我们先要问医生,他们是怎么得来的

统计数据往往只能基于事实的估计,有时有用,有时欺骗,

不知来历的数据,用单纯的数字,让人肃然起敬。


二:令人困惑的平均值

有三种方法来测定数据的平均值

平均数:把所有数值相加,然后总数除以相加的数值个数,

中位数:将所有数值从高到低排列,然后找到位于最中间的数,

众数:计算不同数值出现的次数,然后找出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

当遇到,平均值的时候,记得问一下是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选择的平均值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全距:最小数值和最大数值之间的差距。

正态分布图

了解全距和正态分布的一个总体好处就是这样做会提醒你,大多数人或事并不正好符合平均值,与平均值差异极大的结果也在意料之中。


三:把一个结论改头换面包装成另一个结论

有些数据确实能证明一件事,而持论者往往宣称这些数据证明了另一件性质完全不同的事,我们称欺骗。

1先不看提供的数据,问什么样的统计数据作为证据,在证明他的结论方面会有帮助?

2根据提供的数据,判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然后与作者的结论比较


四:省略数据也是欺骗

1当你遇到听起来让人动心的数字或者百分比一定要当心!

当只有绝对数值摆在眼前的时候,问一问百分比是不是有可能帮你做出更好的判断?

当这个百分比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问问是不是绝对数值会丰富它们的含义。


2可能缺失掉的信息:这是和………相比较?

例如,美杜莎发胶,现在效果要好50%

问题出在和没效果的其它产品比较,还是和它自己以前比较


五:表述方式不同效果更加动人

同样数量的风险减低,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报告,

例如用相对方式而不是绝对方式进行表述,这些不同形式可以极大影响到我们对于实际的风险降低数值的认识。



六: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

小心对待数据的论证,你可能要从论证中专门拿出点时间来解释这些数据是怎么产生的?数据的定义以及数据存在的局限,增加你在读者中的可信度,祢并不是偷摸的,向他们灌输东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