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佐藤学/著
李季湄/译
阅读方法:先粗读,然后找感兴趣的细读,做笔记。
真正的教室的沟通应该是什么样子?
老师带头倾听学生,学生之间互相倾吐,交流;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得到承认。
教室里的沟通常见的困挠:
为什么教师们会针对一个一个学生的发言,一一进行补充:“你是说XXX事吧?” 正因为如此,尽管每个学生说话的意思变得明了了,但其发言和发言之间的微妙的相互碰撞或相互联系却没有产生出来。为什么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一一附和、帮腔、一一评价,一一概括其意思呢?老师们自己总结出来的结论说:“老师时常有这样的感觉,觉得如果教室里沉默的话,蛮可怕的。也许这种可怕感与“不能等待”在一起,真正的原因是不相信学生的阅读理解。”“结果一旦不像自己所想的那样说出来,我就感到不能接受”。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由于学生的一个个发言,不可能与教科书的语言呼应,容易造成学生的想法或意见分散,于是教师就想把一个个发言的内容加以确认。由于在一节课里面,能让学生多少次与教科书的语言发生新鲜的接触,这是决定教学成败的事,以避免对学生的每一个发言一问一答式的附和,很有必要返回到阅读教科书中去,一节课中若干次反复的阅读。
有时,授课者虽然在“嗯、嗯”地点头,热心地倾听着学生的发言,但是发言的学生却不觉得老师已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倾听的教师与其说是在专心接纳学生的话语,还不如说学生在说话之前,对怎样理解其发言,就已经成胸有主见了。于是,“是这个意思吧”,就把学生的发言确认并写在了黑板上。之后,因为又得面对下一个学生的发言了,所以教师自身也好,教室里的观摩者也好,都难以通过每个学生的发言与他们沟通起来并相互呼应回响。
对“下一步怎么办”的焦虑感觉,使得年轻的老师在上课时把整理过的学生发言一一写在黑板上。由于那样做就不用面对着发言的学生了。但不管怎样,教师得专心地全部接纳每一个学生的发言,甚至能感觉学生不能用言语表达的想法。
真正“倾听”的含义:
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就好比在和学生玩棒球头球游戏, 准确的接住学生投过来的球,甚至投得不怎么好的球也接住了,学生就会很兴奋,努力投出更好的球。如果球总是落到地上,学生就会讨厌投球,甚至还会讨厌他们自己。不仅理解已表达的意思,还要体会学生的立场、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带着欣赏和体会去听。这是一种深入的沟通和交往。
读后实践计划:
再读一遍本书,深入了解怎样进行探究性学习和综合学习。联合豆妈,结合孩子现在的进程,设计小课堂,家长充当老师,实践今天读到的“倾听”的方法,以帮助孩子们更深入学习,获得学习乐趣。并与孩子班主任沟通,运行良好,扩大到班上其他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