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在设计一款产品的时候,为了优化产品,提升用户体验,往往需要把用户需求转化为可用的功能,使用户拥有一种良好的体验,也就是把握好我们所说的“可用性设计”
那么,什么是“可用性设计”呢?
所谓可用性设计,就是我们设计出来的产品,能让一个有着平均能力和经验的人(甚至稍低于平均水平)能明白如何使用它──不必付出过多的努力,或者遇到不必要的麻烦。用Steve Krug的话来说,就是“Don't make me think”。
一个好的产品,往往会更多的使用用户语言,通俗易懂地让用户可以对整体的使用方式一目了然,而不是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迫使用户停下来,进行不必要的思考。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一个陌生的公共场所,却想要上洗手间的时候,我们一般倾向于能直接找到洗手间的位置,尽快解决事儿。此时的用户需求,很明显是直接而迫切的。但是,由于对这个地方的不熟悉,我们很难一下子找到目标到底在哪?也就意味着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取洗手间的具体信息,比如,边走边逛,寻找这个地方的洗手间指示图,或者询问他人。而就算是找到指示图,也不一定能确认那就是对的。因为,很多公共场所的指示图设计往往存在许多问题,有时候甚至让我们摸不着头脑。等找到洗手间的时候,很多人往往也憋的差不多了。这何尝不是一种苦逼。
而实际上,如果指示图能够按照可用性设计的原则进行设计,比如,足够大的标志,字体和颜色的突出,关键路口的指示等,那可能我们就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了。
显然,如果不是为了刻意学习,当减少思考不需要承担多大的后果时,人们往往会选择不费力的事。在一些本不必要的事情让用户思考,总是会给用户带来许多负担。
我们来看一下几个主流视频产品对于缓存功能的设计有什么差异。
首先,我们先针对这项功能对几位同学做了一次简单的用户访谈,我们来看看这几位用户的反馈是怎样的。
同学A:一般煲剧的时候,感觉比较好看的时候会用到缓存功能,比较喜欢的能直接在播放界面就能缓存,不希望还得退出来才能缓存,影响我观看视频。
同学B:我蛮喜欢缓存下载的,在有wifi的时候一股脑下载下来,然后没wifi的时候也不影响我看视频,一打开APP,就可以直接看了。
同学C:我基本不用缓存,我一般在家才会看视频,而家里有wifi,网速又不差,就直接在线看了,手机内存本来就少,下载太占空间。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三个用户,很明显,同学A和B是这个功能的目标用户,而同学C对这项功能,并没有太大的需求。对于用户C而言,对视频产品的使用场景较为单一,具体表现为:在家,室内,有wifi,网络稳定,偶尔休闲娱乐。而对于用户A和B,其面临的使用场景可能较为多样,不一定就在有wifi的地方,当内容比较好看的时候,他们希望通过缓存下载来确保观影体验。
对C来说,缓存功能如何设计,对他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对A和B而言,作为该功能的目标用户,很明显,一个显而易见的设计方式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
我们来看一下该功能在主界面和播放界面是如何设计的?
上述拼图由左到右分别为:爱奇艺,乐视,优酷和腾讯视频,在前三个产品中,都将缓存下载设计在主界面的右上角,当用户需要播放已缓存的视频时,即可在主界面直接点播,不需要太过费时费事地寻找缓存视频在哪。而腾讯视频则有所不同,它选择了只在个人信息页里保留缓存功能。显而易见,对于用户而言,由于腾讯视频的设计方式,用户在初期,可能需要耗费一些成本,才能找到缓存功能。从可用性的角度来说,很明显会让用户感到麻烦。
上述拼图由左到右,由上到下,分别是爱奇艺,乐视,优酷,腾讯视频。在上面播放界面中,爱奇艺,乐视,腾讯视频都能直接进行缓存(尽管乐视和腾讯视频需要操作五步,比爱奇艺多两步)而不影响本身正在播放的内容。而优酷亦采取了另一种设计方式,选择了需要退出播放界面才可进入播放界面进行缓存。这样的设计,对于正在观影的用户而言,亦是一种干扰。
从这两个功能来看,主界面腾讯视频和播放界面优酷视频的设计不是很符合可用性,而爱奇艺和乐视相对来说就到位一些。当然,也不排除腾讯和优酷是想要培养用户习惯,让用户在面对这些干扰之后,更倾向于选择在线观看进而形成习惯。只是,在有些内容上,选择重新培养用户习惯而不是顺从用户本身习惯,对于许多产品而言,成本的高昂是难以接受的。
而产品本身,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解决用户的痛点而设计出来的。有时候一两个可用性不强的细节,可能就会让用户放弃我们的产品。让用户顺利的开始,无须思考的选择,从细节开始,合理地考虑可用性设计,是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应该考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