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的习作是《我的植物朋友》,如何才能引导孩子写好呢?
学习起点:
三年级上册孩子们专门学习过以观察为主题的习作单元。学完《金色的草地》《故乡的杨梅》,孩子们运用“五感”观察手法,读写结合,有针对性地练笔过观察的一种植物,犹记得大家一起观察秋雨中那一棵高大的柚子树,金黄的柚子滑落下点点秋雨,诉说属于秋天的故事……
用“五感”观察、写植物对孩子们来说是有基础的。
学习历程:
一、文字与画面的转换
三下一单元的阅读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那就从文字与画面的自由转换开始吧。
《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三篇课文的学习,作为练习“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载体例子,孩子们在三篇精读课文的学习中有意识地打开读文想画面的感官,进入更高级的审美世界,将作家笔下生动优美的文字转化为脑海中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同时,积累词句时,也有意识地将画面再用自己的话写下来,为写植物朋友做铺垫——也能将自己所看到的画面转化为自己笔下优美生动的文字。
二、观察与记录的铺垫
正值万物复苏的春季,时光里流动的变换催生了新的芽,绽的花,一切都欣欣然睁开了眼。这一次,我并不急着让孩子们练笔,直到第二课教学结束,我才正式让孩子们走进植物朋友——做简单的观察记录卡,初步观察、了解自己接下来要介绍的植物朋友。
三、课例与迁移的融合
组内伙伴一致认同《荷花》一课,是本单元习作教学的最佳模仿范本,二、三、四自然段是最好的例子,荷花姿态的生动描写,看花时作者浪漫奇妙的联想世界,孩子们很容易学。教学第三课第一课时,布置了第一次小练笔,学生可分层完成,有能力的孩子可自学“联想”部分并仿照。从孩子们交上来的练笔来看,语文素养好的孩子一看就会,已能仿全文介绍植物朋友了。
校园银杏广场的玉兰花开得正盛,何不带孩子们走近那一束洁白,给他们更多写作灵感?
“哈哈,一单元的习作我已经会写了,已经是一整篇文章了,老师,我不用再写了吧!”孩子们已经熟悉了我的方式,知道如果精读课文的练笔写得好,单元习作无需再重复。这正好给了我思考,孩子们能从第三课的读写结合点中习得写植物朋友的方法就够了吗?那第四课《昆虫备忘录》有什么用?
教学第四课时,汪老先生的文字同时启发了我和孩子们。汪老先生的昆虫备忘录里的记录多么可爱啊,既有科普知识的简单介绍,又有基于观察所得的——
1.有意思的猜想:
“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那它怎么看东西呢?是每个小眼睛都看到一个小形象,合成一个大形象?还是每个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总是琢磨不出来。
2.有意思的想象:
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
还是不要!那成什么样子!
3.有意思的语言:
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孩子们正好可以模仿呀!基于对植物朋友的观察了解,孩子们也可以展开适当的想象,用有意思的语言写下来,提升的空间瞬间就找到了。
植物记录卡再次利用上,基于第一次的观察,布置任务让孩子们再次走进植物朋友,去更细致观察,更大胆想象。观察中加入有意思的猜想、有意思的想象、有意思的语言,丰富、完善自己的植物记录卡。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正式教授前,基于孩子们的最新的学情会发现,孩子们对于写植物朋友的构段构篇都会了,写作手法也都知道了(部分知道但不会用),最难写好的是植物的样子,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孩子观察无序,或者描写不细。于是习作课采用“修改前后对比”的方法呈现难点解决的方法:
1.有序介绍植物朋友的样子。
2.细致写清楚植物朋友的样子,让其他读者读你的文字也能产生画面感。
最终版习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