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反向歧视”
文:Recycler
91/177.1731
“反向歧视”这个词是前段时间看文章了解到的新词。大概意思是弱者利用特权压制强者,强弱关系因为特权而发生变化,强者反而成为可怜的人。
人类之间,因为本身的智力、体力、健康状况等因素,造成人与人之间差异。为了人类的整体发展,本着不落下一个资质较差的同类的原则,本着消除阶级差异的目的。人类发明出新文化---助人,并且助人还要为乐。提出这一口号,可见人类的自然反应并不是助人而是欺压人,人类的自然反应是见难不救。人类如此险恶,但是又贪图人类的未来发展。此种环境下,助人为乐的口号才提出来。
助人为乐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弱者,是为了整体人类。弱者得到救助,怀着感恩的想法,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最大的能量。强者是如此想的,但是弱者并不是如此想的。因为与感恩同事存在于心底的还有生存观。在面对生存,面对诱惑,面对权利,感恩都成了过眼云烟。
假如,一个人饿了好几天,突然天降面包,自然是欣喜若狂。或是赐予其心想事成的法力,自然会为己所用。如果面包和法力是某些人赐予的,饥饿的人自然会发自肺腑的感激,亦或是为了保住现有的一切,会迎合对方,也就是溜须拍马。让人感觉自己有教养,向人示弱,都是为了生存资源。如果面包和法力是无法撤销的呢?教养和示弱又有什么意义呢?
纯感性的人,怀有感恩之心。纯理性的人,也不会得罪任何一个给与资助的人。只有那些感性不纯,智慧未开的人,才会去做“念完经打和尚”的事。单一的纯粹的人不好找,像这种念完经打和尚的人在人群中占绝大多数。
这是忘恩负义,也许就是人性的阴暗面。面对权力和资源,人们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往往忽视权力和资源的来源。就算是酒足饭饱,家财万贯。当面对更大的利益时,贪心也往往会战胜感恩。
自古至今,大小书籍,大小圣人,各朝皇帝,反复的告诫百姓,不要贪心,不要忘恩负义,我们要歌颂情谊,要歌颂清心寡欲。这类的话说了几千年,人们依然如此,如果人类是重情谊的,也不至于反复强调恩情。如果人类是寡欲的,也不至于贪腐犹在。这就是人性的阴暗面,每一代都在批判,每一代都当成了耳旁风。
基于此点,那些享受特权的老弱病残并不会感恩,而是当做自身的生存工具,以获得更多利益。
这是一个社会最大的矛盾。不帮助那些弱者,其实对人类的发展并不是坏事,反而保留下智力和身体素质高的人,但是社会阶层分级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呼吁多年的平等,最后还是要面临阶层的分化。帮助那些弱者,一部分由于感性和理性合理的利用了特权,一部分人不讲感情,不讲理性,过度使用了特权,反而超过了正常人的能力。
人群是分很多层级的,分的很细,但是大概上可以分为三层,强、中、弱。强即社会的强者,评分有八十分以上。中即刚过及格线的人,大约六十分。弱即不及格的人,低于六十分。为了照顾弱者,给与弱者以特权。得到特权的弱者可以得到七十分,超过了中游的人,甚至赶超了强者。当初设定的强弱分界线是个很奇妙的存在,线上线下可能就是丝毫只差,但是由于划分为弱者,从而获得更大的特权。实在为那些处在底层但还达不到界限的人鸣不平。这也成了一部分人越来越懒的动机。
为了整个人类的平衡,可以给弱者以特权,但是要控制特权的大小。给与的特权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至于过大。什么样算是过大?我认为上升到法律层面就显得有些过大。
我脑子里立马想到了麻雀。以前麻雀成灾,引起人们疯狂的捕抓。政府害怕麻雀因此绝迹,将麻雀设为保护动物,人们就立马住手。我仿佛听到麻雀再说,杀我啊,杀我你犯法。一旦给弱者以法律保护,法律就成了弱者身体的延伸,这往往出现反效果。
说也怪,人们胆大包天,只要不违法,什么事都可能做。数量越少,越显得珍贵,越会成为人们争夺的对象。没有法律,得不到保障,有了法律,又被反向利用。
说了半天,人类都是为了生存,有能力的把生存看得长久看得宽广,没能力的把生存看得近一些。看得远的想要分摊能力,看得近的需要获得能力。将两者结合在一起,那就需要把特权设定为适合的量级,过大过小都不合适,这需要人的智慧去制定这个策略。反向歧视是不可避免的,控制特权的大小,设置严格的反“反向歧视”的政策,也许会避免反向歧视。任何事还是好说好商量,一旦上升到法律层面,就难以挽回,只能用一环又一环的法律来限制,加大了工作量,收效甚微,为了公平公正,也是没办法的事。
~~~~~~~~太长不看~~~~~~~~~
简版:给弱者以特权,用更严格的制度限制使用特权
~~~~~~~~~~声明~~~~~~~~~~
欢迎交流思想。
谢谢您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