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机
为什么会离不开手机?
- 获取新鲜感
- 关注某事
- 工作需要
如何解决问题?
- 认知层面上,说服自己其实并不需要手机。
思考几个问题:
1)那些新闻、短视频我真的需要吗?看了新闻我会有所收获吗?还是说我只是在花时间给其他人贡献流量?
尝试,一天不看所有新闻、空间、短视频(直接卸载),无聊了出去走走看风景,到图书馆书架上探寻一些有趣的书籍,甚至什么也不做,就是放空自己睡睡觉都行。尝试之后如果发现效果满意,继续这么做;否则再把那些软件装回来。我就是再卸载新闻软件之后停止关注新闻的,还有酷安,以前会花很多时间刷酷安,后来发现不能再刷下去了没有意义,就卸载了,需要的时候再装上,用完再卸载,就这样戒掉了。
2)学生工作真的需要我时刻注意手机吗?有些消息隔几个小时再看有影响吗?消息发送晚一点也没关系的话我真的有必要追求及时吗?
可以尝试社交软件的消息积累足够数量以后集中处理,双方互不干扰,无论是学习效率还是沟通效率都会大大提高。
3)对于关注的人和事,真的必须持续关注吗?比如某热点事件,不断有新的文章、评论出现,如果追求立即看到最新的,就会不断刷新、刷新,没完没了。一方面,很多消息不实不值得相信,甚至误导;另一方面,碎片化的信息不容易记住,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刷消息,但回过头来发现自己什么也没记住。
更好的做法是,关注某件事,先把它记下来,等它降温以后再回过头看。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事件发生之初,一定会有无良营销号不嫌事大捏造事实,营造恐怖的氛围,各种阴谋论、某某要完论层出不穷。而那些最早跟风的人就会不加思考转发支持,表达愤慨。然而几天后,当辟谣消息出来后,没几个人会转发关注,谁也不想打自己脸,不会为之前自己的不当言论道歉,不想承认自己也是网络暴力的加害者。
建议是以合适的方式关注,从悲剧中获得警示,从案件中学会保护自己,而后续的关注才是最有效的,持续关注只会让自己陷入盲目不思考,让自己成为无良媒体的流量,他们赚的盆满钵满但不会考虑你的感受。
2.关于跑步
为什么说要跑步
- 跑步带来好心情。对我来说,每次心情不好就会长跑,从河海到南航,再在南航跑两圈,欣赏沿途的风景,观察路上的行人,带上手机无拘无束地奔跑,跑完以后什么烦恼都消失了。
- 跑步让大脑活跃。大一我是很腼腆不自信内向的,几乎不怎和别人说话,更不想再集体中表现自己。但有个事实让我很感兴趣:每次体育课之后的心理学课我都特别积极,在小组内话特别多,有活动也争着参与(还记得心理课我们那组在讲台上互相介绍吗?)按常理体育课运动之后应该很累只想休息,应该更安静才对的,但我反而更活跃了。后来才知道是运动让我的大脑活跃了起来,运动会改变大脑。
- 跑步带来充沛的精力。高中的时候我的身体素质很差,经常生病大把大把吃药,好几天都不好转。加上“跃”在家乡容易被读作“yao(大跃yao进)”,班里很多同学就喊我“药哥” 。当时只顾高考没想过投入时间在锻炼身体上,高考后,我决心改变自己的身体状态,我想要变健康。然后每天早上会早起趁太阳还不是很热跑步3km,一开始真的很累,自初中以后就没锻炼过了,高中也不喜欢体育运动,就一直荒废着身体。跑了几天慢慢适应,感到不适很难了,甚至可以不想着坚持下去完成,而是在欣赏朝阳中就完成了跑步。跑了两个月,到了大学,与其他同学相比,我发现我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多了,可以睡得更少而学习更多,我才知道我的精力提升了。身体好了起来,感冒发烧小病也没了。
- 跑步让你思考。平时有时间了就想花在学习上好好学习,没时间或感到无聊感到累的时候就想刷刷视频、看别人的生活,缓解一下压力,很少有机会思考。思考的少了,遇到问题就不知道该怎么做,要么放着不管,期待问题随着时间消失;要么就随意下个决心做某事,没有任何计划,没有有效的行动,最终结果就是拖着不做。我有时候也会陷入被外界抢夺注意力,从而没时间思考的难题,直到无法忍受现状的时候我才会想起跑步,跑步的时候我是自由的,没有信息轰炸,我可以思考,思考过去不好的地方,想想以后该怎么做。尽管思考的不多,但那些思考就可以让我在学习生活中做到高效,做到不被有害舆论洗脑。
- 跑步给予自信。过去的一年多里,我经常会陷入不自信,自我否定、变得消极。消极了对跑步没兴趣,但问题却不会自动解决,直到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才会想起跑步,跑长一点,试着挑战自己。每次跑完10km都感觉很开心,相比别人跑不动,至少我再跑步上还是比较厉害的嘛。有了自信心,对待生活就积极一点了,积极的态度也会使我思考更多,摆脱茫然、无聊的状态,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为什么会不想跑步呢?
- 出汗洗澡洗衣服麻烦。关于出汗,我的经验就是多喝水。我现在一般一天至少会喝10杯以上的水,杯子容量420ml,也就是一天喝将近10斤水(幸运的是从来没有水中毒过)。体内有充足的水才可以为正常的生活学习提供保障,缺水会影响自己的状态。除此之外,喝水多了,代谢废物就更少的通过皮肤排出体外了,就算出汗,大多数也都是H2O,脏东西很少,身体不会感觉黏糊糊很难受的。对于衣服来说,我以前也是坚持手洗的,后来试了一下,楼下洗衣机比自己洗的干净多了,就一直使用洗衣机了。洗衣服前用桶自洁功能,让洗衣机自己洗两三次,基本不会有其他人使用后的污垢了。如果仍然不能接受这一点,也可以跑步,在每周洗澡当天跑一次步,跑完洗洗澡洗洗衣服就可以啦。
- 长久不跑可能会很累,肌肉酸痛。跑步一定要有跑前及跑后热身,尤其是长跑,拉伸之后肌肉就不会疼痛了。以前这一点是阻碍我跑步的原因,因为我不想花10分钟在拉伸上,结果就是以跑步腿会疼为借口不跑步。后来思考了一下,拉伸10分钟而已,比起跑步时间很少了,花一点时间获得长期的舒适,是值得的。如果你没有拉伸的习惯,那么这一点也可能成为你不跑步的理由了。
- 感觉跑步好难。长期不运动就容易懒散,觉得很多运动会很累很难,就不想做了,然后继续懒散。我以前也有过,一周不跑步就感觉跑步会花很长时间还很累。但下决心跑起来以后并不会感到累,而是带给我轻松、愉悦、畅快。每次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因为感觉难而望而却步,它就会一直打击自信心,带来坏心情,为什么不试试看呢?真的感觉不舒服,停下来不做就是了,万一感觉很好呢;但如果一直不做,就一定会错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啊。
想跑步了,如何开始呢?
- 立刻去做,什么也不要想。当自己不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大脑可以找到一百个理由说服你不去做。所以,不要让你的大脑参与是否跑步决策,它多数会说不,尤其是当你懒散的时候。直接去做吧,就是那种忽然想到跑步了,什么也不要想了,如果还在寝室窝着,立刻换上鞋子,快速到达操场,到了以后就会发现,自己是想要跑步的,即便暂时还不想,来都来了,总不能再回去吧,先跑两圈,之后多数就会跑更多了。
- 当自己懒散的时候问问自己,如果不去跑步,我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怎么度过呢?应该还是无所事事,空虚无聊地刷手机、睡觉睡到头痛吧。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不做些什么改变这种状态呢?就算我在操场溜达一小时,是不是也要比我继续当前的状态更让我满意呢?
- 以建立自信、获得快乐、有所思考为目标,开始跑步。当你对现在的状态不满意的时候,感到不自信的时候,为什么不跑跑步呢?你过去是可以轻松跑10公里不感到累的,你很厉害很优秀。过去可以跑10公里,现在慢慢来,很快就能恢复的。公开说出来或是不说出来都行,能轻松跑10公里,感觉确实要比身边大部分人优秀的。而且,当生活变得无聊的时候,跑步的乐趣,随时可以体验到的。
- 和其他人一起跑。人多是时候有个参照,想偷懒的时候看看别人还在跑,就不自觉收到感染继续跑了。上次mini马拉松也是,很多人在一起才跑得动。自已一个人也可以跑完6公里,但一定不会跑那么快的。我有过几次在操场夜跑的经历,本来是没打算跑步的,但看到那么多人跑的很快乐,就跟着跑起来了,我也很快乐。因此,想要跑下去,就选择在操场人多的时间段吧。
3.关于无聊感
或许这部分更多的是写给我自己。
如何走出无聊感带来的痛楚,应该是从大一下开始我面临的两大难题之一吧。
大一上学期,一切都是新的,忙于适应环境,忙于课程学习,忙于大学考试,空闲时间还经常刷刷新闻、知乎、视频,时间填充很满,没有无聊感。
到了下学期,大多数已经适应,学习上也比较轻松了,而我仍然每天大多数时间在图书馆,在停止将时间精力放在无关的手机信息上以后,就有很多空闲时间不知道干什么。
不想花时间在无用的东西上,又疲倦不想学习。买了电脑以后,算是找到了能接受的时间花费方案---花时间在学习电脑手机技术上。一开始还比较好,能学到一点东西,后来就不是学习,又开始“刷”了,把大量时间花在浏览上,而不是学习,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是不会。大一下和大二上,我花在电脑上的无用时间可能超过学习时间的两倍吧,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图书馆,经常只有不到两小时学习,甚至会出现连续几天笔盖都不打开的零学习。
每当自己陷入无聊感,就倾向于打开电脑刷刷,刷知乎、刷B站看电影,但都学不到任何东西。为什么明知没有任何意义还在浪费时间呢?这个问题一般在无聊的时候会闪现在脑海,之后很快忘掉,从来没有思考过。现在看来,无聊的时候大脑是不活跃的,不活跃的大脑不喜欢思考,不思考就导致这个问题存在了如此长的时间。
现在通过一些文章的阅读,了解到生活中无聊感并不可怕,就像痛苦一样会带来不好的感受,但同时也是在提醒你该远离痛苦源---做其他事情。接受了每个人都会感到无聊的事实,微笑面对它,在近期的观察中,也慢慢找到了应对无聊感的方法。
观察到的线索
- 无聊的时候到图书馆书架上随意翻翻书,寻找喜欢的好书,让我感到很充实
- 无聊地刷没有意义的信息的时候,收到你的消息,在交流讨论,听取你的想法观点和说出我的观点、建议的时候,感到很充实很开心。
- 无聊透了就会运动,自己跑跑步,和别人玩玩飞盘,都让我远离无聊感。
- 看一些优秀的动漫、电影,获得体验、受到启发的时候,感到时间花费很值得。
如何行动呢?
- 思考:如果我不这么下去,接下来的30min会怎样度过呢?如果还是想当前无聊厌恶地度过接下来的30min,为什么不去书架上探索新书呢?为什么不能和别人聊聊天呢?为什么不去运动呢?为什么不看看电影呢?
- 立刻做5min有意义的,即便一开始大脑是不情愿的,5min足够理性判断是否真的想做一件事。
- 出去走一圈,看看外面的风景。无聊感可能来自长时间坐同一件事,感到厌倦了,需要新鲜感刺激。选择到陌生的地方探索一下,这时候可能会发现,之前的疲惫感一下就消失了。
4.最后
离开寝室吧
寝室是时间的黑洞,是堕落的温床,是进步的最大阻碍。
离开四叠半大小的灰色寝室,你会发现外面的世界是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去图书馆可以学到更多知识,到学校外面可以领略大千世界的美,大范围的跑步运动释放自己。
对于自己是否真的想要待在寝室,现在就问问自己:如果我接下来的30min继续待在寝室,比起做些其他事情,会更快乐吗?
会更快乐吗?多问问自己,就容易找到真正喜欢做的事,我也在践行这一方法,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