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会在平板上打开抖音,看同城视频,有时候还能看到熟人的作品。大多是小城哪些地方有好吃的、好玩的。午饭结束,视频关闭,已经形成了习惯。
这几天,不断地看到有关于应河的消息。视频里,应河清澈的流水,宽阔的河面,让人心生向往。许多家长带着在家过暑假的孩子们,在应河的浅水区域,玩耍戏水。

应河,发源于伏牛山东麓,古称“应水”,注入沙河。应河,在小城境内马街村一带又称马渡河,历来是一个商贾云集、物产集散的渡口。马街村广严禅寺碑文记载:石渠(马渡河一带旧河名)天设胜,概岩石障水,错若给画,逶迤一二里,间清流激湍,或隐或现,宛然有仙家境……

应河这条古老的河流,位于小城的南边,自西向东缓缓流淌。因外婆家在应河边上的马街村,去外婆家,要从县城向南的公路上横穿应河大桥,因此应河的名字并不陌生。但是,在小城生活了五十多年,还从来没有亲近过应河水。对于自宋代以来,流传于小城的应河“雅集石”,一直心生向往,然整天俗务缠身,终究未能前去探寻赏玩。

今天周末,是连续多日阴雨后的晴朗天气,顾不得炎热,约上先生,上午八点多钟,便兴致勃勃地出发了。
应河在小城境内长十九公里,去之前做了攻略,直奔“雅集石”遗址而去。
驱车出小区南门,沿文峰路向西,到文峰路与龙兴路十字路口,过红绿灯沿龙兴路向南。到兴宝路右拐,沿兴宝路向西,继续走不到一公里,横穿兴宝路向南,有一条小路,小路左边是田野,右边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某某管理处,再向南从“应河花园”小区门前经过,走到小路尽头,豁然开朗,就到了应河北岸。不到五公里的距离,很快就到了。
岸上建有停车场,有一家应河饭店,还有应河夏营烧烤基地等等。站在岸边,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下,河面宽约二三十米,河南岸是一望无际的青纱帐,高大的树木蓊蓊郁郁,稍远一点,种植着成片的玉米,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河面上,一条石坝横跨南北, 石坝上间隔铺设了宽窄不等的条石,行人可以沿条石由北至南穿越河道。有三位年轻的女子在石坝上洗衣服,她们坐在条石上,跣足水中,埋头浣洗衣物,或抡棒捶衣。这情景,已经好多年没有见过了,观之颇感亲切,仿佛回到了往日时光中。
石坝的上游,水面广阔,一泓清水,缓缓流淌。水中生长着水草,鱼儿在水草中穿梭。目之所及,再往上游,河道中茂密的菖蒲,覆盖了水面,这一河段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经过应河的一处倒虹吸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里的水,从应河的下面穿过,在不远处又反转地面,汤汤向北流去。

坝东,也就是石坝的下游,是几亩见方、乱石纵横,与青草相间的河床。一帘如瀑的河水,漫过石坝,发出巨大的声响,落入下游的浅水滩,被大大小小的石块,分割成一条一条的小溪,悄无声息地钻入石缝中,又欢快地从石缝中钻出,唱着欢乐的歌,向下游流去。

河岸上的花草中间,立着一方巨石,上书“雅集石遗址”。我们从遗址巨石的旁边,小心地踩着通往河道的高高的台阶,步入大小石块纵横的河床,一下子便被这里的景色吸引了。
脚下大小不一的石头,匍匐在河道中,如侧卧的大象、如趴伏的耕牛、如狰狞的猛虎……一个一个的石块,或大或小都被流水冲刷得干干净净、没有了锋利的棱角。石与石之间,或挤挤挨挨,或暂时分离,横七竖八地连通着整个河床。茂盛的水草,把根牢牢地扎在石缝间、石面上,绿意盎然,郁郁葱葱。

偌大的石群间,水随石转,曲曲折折,盘旋蜿蜒,时而流水潺潺,散成涓涓细流;时而汇成清澈的水潭,时而在幽深的石缝中穿行而出;时而从突兀的石罅隙中喷涌而来,沿途总有绿色的水草相伴。清澈的流水,碧绿的草儿,突兀的石块,在河床里迂回盘旋,分分合合,聚聚散散。这样的景色延续有一百多米,然后河床中的石块隐藏,水草不见,河水欣然相遇,汇成一道清亮的绿水,水深不见底,缓缓地向东流去。

清代汝州人王敦,《应水雅石小诗》道:十洲涌海上,三峡控江浦,那得移山人,碎掷应水浒……逶迤水似蛇,狰狞石如虎,乱泉触石出,香冽沁肺腑,怪石吞寒泉,平茹复半吐,玲珑由天造,奇辟倩鬼斧……这首诗描绘的应河美景,如今似乎依然历历在目。
做过清代南阳府教喻的小城马街村人司士选,告老还乡后经常和朋友结伴同游应河。有诗云:五老同游应水涯,车停雅集景堪夸。鱼跃绿波声随浪,堤边酌酒柳飞花。石上题诗苔结字,滩静鸥眠影在沙。年年上巳来相会,醉归乃到夕阳斜。

这是清代时司士选描写应河雅集石的一首风景诗。雅集石是古代小城境内应河上的一处风景。据说,当年一块块巨大的天然青石从岸上延伸到河内,巨石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河水从纵横交错的石隙中流出,陷入深潭,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颇为壮观。而石上平坦,可行可坐,春夏季节是游人戏水乘凉的好去处。

据记载,北宋时期,郏县知县晁仲参、叶县知县李桥卿与进士孔晔,曾在此烹茶饮诗,刻石留名。后来不少文人雅士相继仿效,石刻越来越多,这里便被誉为“雅集石”。多少年过去了,如今,那些刻有名字、诗文的石头早已不知所踪,只留下了雅集石的遗址和美名。

我们在这里流连忘返。站在河床中间,四面都是石头,清澈的水在石头间穿梭,我们从这一块石头上跳到另一块石头上,兴之所至,全然忘了自己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我实在太爱这清凌凌的水了,它们曲曲弯弯,时大时小,欢快地唱着开心的歌谣,不知疲倦地奔向远方。

我坐在一块石头上,脱下鞋袜,把双脚伸进澄澈的水中,一股沁凉立时从脚底直往上涌,不由地脱口而出一句,“应河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足”,先生笑我附庸风雅。此时,头顶虽是七月灿烂的太阳,身上却有丝丝的凉意在游走,这里还真是消夏解暑的好地方。

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们来这里游玩。孩子们游走在溪水间,或蹲坐,或弯腰,或探头伸手在水中捉鱼,或者干脆踩着水,啪啪作响。有一群儿童,妈妈领着蹲在石头上,头顶着头,在分享捉鱼的秘诀吗?
清风徐来,青青的水草在摇曳。说笑声、捶衣声、河流淙淙流淌的声音,在应河上空回荡。

蓝天白云下,迎着微微的夏风,听着小河流水,感受着美丽的应河风光,心胸豁然开朗。这里不愧是古代文人雅士会集的地方啊!美哉,应河。
如果不是家中有老人,中午得回去做饭,真想在河岸上的树林里,绑上一个吊床,吹着河风,陶醉在这夏日时光里,尽情享受这难得的小时光。
小城时光里,还有多少数不清的宝藏,等待着我去开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