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主义》|重塑我的思想,更清晰贴切地认知虚无主义与世界

《虚无主义》|重塑我的思想,更清晰贴切地认知虚无主义与世界

一、前言

这周读了由荷兰学者诺伦.格尔茨的《虚无主义》,之所以读,缘于自己其实总是会陷入一种大家常说的虚无的困境之中,而这个虚无通常是被社会伦理所不允许的,是贬义的,遭到批判的,我很想更深入去了解,因为我对于大众的理所当然,存疑,而读完之后,我也重塑了我的想法,更清晰贴切地认知虚无主义与生活。

二、脉络

这本书,首先从哲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对虚无主义的界定和研究,向我展示了时间轴上虚无主义总是被至于矛盾认识和不同形式但是同质的叙事之中,也让我对虚无主义的研究历程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随后作者将虚无主义同悲观主义、犬儒主义、乐观主义、理想主义、存在主义、无动于衷、同情进行了比较,向我表现了虚无主义其在性质上更接近什么,接着又从拒绝角度阐述虚无主义是什么,然后又从虚无主义存在于家庭、学校、工作、市政厅来揭示了无论是“个人虚无主义”还是“政治虚无主义”最终都等同于“生存虚无主义”,最后从自由、技术、虚无主义反抗虚无主义的角度来探讨了虚无主义的未来的可能性。


三、常识中人们为何抵触虚无主义

在大众常识中的虚无主义,其实不是真正的虚无主义,大众对其的认识是一种经验性的认识,不客观准确模糊,之所以大家抵触虚无主义,是因为虚无主义“通常被视为黑暗、消极和具有破坏性的”,人们总把反对社会基础文化的人视为“虚伪主义者”,因为他们指责了自己所依赖的信仰,说自己的信仰是虚无的,但对方其实并不是虚无主义者,而是一种自以为是者,因为“成为一个自以为是者,就是把正常的、公认的和普遍的东西视为虚无主义的、无关紧要的和无意义的。但指控他人是虚无主义的,也会被他人视为真正虚无主义的,视为真正的虚无主义者。”

对于虚无主义,人们通常是说“认为人生是虚无的,是没有意义的”,而只要这样认为那么,就是虚无主义者,但是关于此其实,承认“人生是无意义的”是事实的反倒不是虚无主义者,而否认此事实认为人生是有意义而一如既往苟活下去的才是真正的“虚无主义者”。

许多人是虚无主义而不自知,因为“虚无主义被定义为拒绝相信生命或生活本身是有意义的,但这个事实对大多数人来说并非必须要被克服的危险,而是可以被轻易忽视的东西:他们很容易就能够抛开虚无主义所导致的无聊和焦虑,并且重新沉浸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四、思维的碰撞

在这本书中我总是会有一种在激流中飘荡的感觉,因为作者梳理和对比了不同哲学家对虚无主义的认识和观点,总觉得是在思维的战争中,我无法完全去赞同任何一方。

无论是苏格拉底所说的,“我们就像地下洞穴中的囚犯,因为我们不仅把自己习以为常的东西视为实在,还因为我们从小就对这种实在习以为常,所以会拒绝对这种实在进行任何挑战”,还是笛卡尔认为的,“和虚无主义做斗争的关键在于从意志的努力逃入科学的确定性。这一点既可以通过自我克制也可以通过遵循规则而实现。”,以及休谟主张,“我们发现某种东西为真的经验,实际上可能只是发现某种东西更受偏爱的经验。“趣味和情感的认同或拒绝,那么我们就无法区分事实和感觉或进步和偏见。”“虚无主义不可能被克服。它只是个人心理状态的产物”,最后康德说“我们天生就有理性,就有和我们的欲望常相冲突的官能,如果我们执意追求幸福,这一切都会变得毫无意义。”,这也“我们远离了我们所谓的“认识论虚无主义”(认为获得知识是不可能的),但又让我们接近了我们所谓的“生存论虚无主义”(相信生命是没有意义的)。”

总是在提出一种认识后平复了了之中缺陷和质疑但又激发出来了另外一种缺陷和质疑,就像作者所说的“认识论虚无主义的回答打开了生存论虚无主义的大门,他对生存论虚无主义的回答又打开了我们所谓政治虚无主义(相信传统价值的不足取,因为它们有悖于真正的自由)。”,没有哪一种认识是错误的无价值的,它都推动我们去正视虚无主义。


五、运用书中所感反观当下

在读书的时候特别是后半部分的一些内容的时候,我就越发的产生了一种对现实认知逐渐清晰的豁然感。


“不同于悲观主义者和犬儒主义者挑战他人去解释他们不够悲观主义或犬儒主义的原因,无动于衷者是被挑战者,他们被他人挑战解释他们不那么痛苦的原因,虚无主义者不是也不可能是无动于衷者。虚无主义者会同情、共情和反感,但绝不可能无动于忠。”

在生活中我好像一会儿是悲观主义对生活感到绝望,一会儿是犬儒主义蔑视生活和传统,一会儿又是虚无主义认清现实感受到许多复杂的情绪,但是总是陷入无能为力,又尝试让自己超脱自己,超脱生活,超脱现实,甚至出现无动于衷,对周遭的一切都漠视冷漠,这是我这本书才对自己的生活认识有了明晰的认知和判断。但是自己更多是一种虚无主义,因为我符合“逃避现实而非直面现实,相信彼岸世界而非接纳当下此岸世界,尝试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而非承认自己的虚弱。”这一描述。而这又是当下许多人的心态。

“我们当然清楚自己会死去,但我们要么把死亡视为在遥远的未来才会发生的事情,要么视为可以用科学技术或其他什么办法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严肃地对待每一天的生活,不能严肃地做决定,于是我们所行使的自由只是埋怨他人的自由。”看到这段话时,我深感认同,这很真实的解释了当下我们得过且过的生活状态,而且总是戾气满身去攻击埋怨他人。

“我们不去质疑区分“女人”和“男人”的根源,反而去拥抱这样的区分,并且尝试根据这种区分来生活,让这种区分来定义我们是谁,来决定我们应该是谁。”我认为这是人类必须认识到的问题,因为我们总是在忽略复杂,而去把自我交给简单的非人性的东西。

“利奥塔认为,每一领域的知识、每一种学科、每一种科学都有特定的叙事及自己的类游戏规则。这么做不仅是为了传播知识,更是为了正当化其知识主张也是每一知识领域的所有参与者要去学习和维持的东西。”这也是我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发现的一种让我很唏嘘和感到讽刺的点,更加确定了总有人要压抑自己去适应他人制定的规则才能好好生存,但其实这些规则是那么的可笑。

“但越来越多的政府和公众只去资助与支持富有成效的东西,因为那样才能生产有助于政治和经济决定的必要信息。换句话说,与有利可图相比,什么是真的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这句话也给我解释了当下为什么越来越浮躁和轻浮了。

“儿童在发现这个世界缺乏他们期望从中能够发现的意义时,变成了严肃的人。在把意义性想象为某种能够被发现、能够在事物中找到的东西后,儿童就变成了严肃的人,寻求着一个外在的权威,以为后者能够填补这个世界因为意义的缺失而留下的空虚。但由于严肃的人用这样一种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术语想象意义问题,一旦他无法发现外在的权威,就无法发现一个有意义的世界。”这好像我观察这个世界的心路历程,这对我对自我的认同和迷失有了些抚慰。

“当虚无主义四处扩散时,我们逐渐开始用一个病人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只想要那些我们认为会让我们感到更好一些的东西,并逃避任何我们认为会让我们感到更糟糕的东西。结果,人们开始凭感觉而不是事实来评判像科学家这样的外在权威。”大多数人越开越情绪而非思考。

“在我们感到舒适的同时,这样的节目还会在我们内心引发一种沾沾自喜的感觉,尤其是我们在每一集节目结束返回现实的时候。于是乎,电视不仅在娱乐我们,还在教育我们:维持现状是善;破坏现状是恶。”媒介对我们价值观和世界的塑造作用。

“紧盯屏幕已经变得如此寻常,以至于当有人要我们离开屏幕抬头看时,我们总会一脸茫然和愤怒不已。”“这个屏幕可以是黑板,也可以是PowerPoint演示文稿。即使在教室里也存在这样的期待,即所有的眼睛都需要盯着屏幕。于是,教师就像一个电视制作人,为了观众的注意力而与其他屏幕上的内容竞争。而且,和电视制作人一样,为了能够用一种最吸引观众的方式呈现内容,为了能够用一种最容易让观众吸收的方式呈现内容,教师通常使用的是陈旧的程式。”这两句话为了解释了当下大学生上课奇怪的心理和行为,以及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畸形教育,“认为教育只是一个信息交换的过程。只要信息的价值由社会决定,只要学习只是被社会视为经济交易的一种形式,那么对学校来说,使用一种自上而下的教育模式就是有道理的。信息意味着什么可能变得越来越无所谓,重要的只是信息被占有。”

“教育的银行模式的压迫性同时导致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非人化。”

“一个只重视自身存续的社会,只重视维持现状的社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一个能创造既是“好”公民也是坏人的社会。”“缺乏真正的学习,这对学生、教师乃至整个社会来说都是有害的。教育的银行模式虽然有助于维持社会的现状,但有害于社会的未来。”我们教育者们真的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了吗?

“如果成长需要挑战和不确定性,那么一种容易和稳定的生活就只是一种缓慢而稳定的死亡。换句话说,这样一种生活是虚无主义的。”可是很多人就是在追求稳定和缓慢,这是错误的吗?


对劳动的认识,“劳动”是一个我们制作对象的过程。我们之所以需要这些对象,是为了发现我们自己是谁。

“物品制作不仅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方式,也是我们认识他人的方式。于是,劳动对于发现个人的身份认同和建构共同体来说是必要的。”“当我们无法控制我们所制作的东西时,身份危机就会出现。”

“工业化以及相继而起的历次产业革命,已经把劳动从身份认同的基础转变为不幸的基础。由劳动产生的共同体意识,不再来自彼此分享我们的创造,而只是来自彼此诉说对工作的仇恨。”

“工作的机械化程度越高,我们在工作时的僵尸化程度就越高。而且,工作时的僵尸化程度越高,我们就越少感觉到工作是工作,因为僵尸根本就没感觉。”

“商品和服务并非因为我们通过它们了解其提供者才有意义,而是因为通过拥有它们所产生的感觉才有意义。”

“商品和服务由和我们一样的劳动者生产,由并非为了工作而工作、只是为了金钱而工作的劳动者生产,这些商品和服务也已经失去了它们曾经拥有的意义。商品是大量生产得来的,因此不再能够从中识别制造者的个体性。”

“我们对商品和服务的欲望与商品和服务本身没有关系。我们真正渴望的,是那些商品和服务能够赋予我们的社会地位,是我们通过与它们关联而获得的地位,这样的满足仍然会让我们感到空虚,会让我们无休止地购买与消费。”而这些“必须具备这样的前提,即做人意味着空虚。”

这几点都能解释当下人们越来越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是疲惫无力的,内心深处是绝望的,行动是麻木的,对社会的许多东西产生反感,厌世,但这些其实并不是他们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机制出了问题。


“如果我们开始把一种无意义的现实视为现实,不是因为现实是无意义的,而是因为工人接受无意义的现实必然对别的人有利。”

“所谓非人就是被强制,被迫做某件事情——不管是受制于人还是受制于自然——就像动物那样活着,像某种低于人的东西那样活着。动物根据必然性活动,而人能够在不受外在影响的情况下自主行动。或者说,人能够行动(act),但动物只能反应(react)。”

“自由要求别的人成为奴隶。”“奴隶就是那些能够也应该照顾家里非人的必然性,以便让那些能够成为人的人,拥有成为人的“闲暇”。于是,闲暇——或从满足个人的需要和家庭琐事中解放出来——不是被视为自由,而是被视为自由的前提。”

“一个人在城邦中的地位应该能取决于这个人的灵魂的本质。于是乎,一个人究竟是过一种经过检验的生活还是未经检验的生活,这不是一个选择问题,而是一个出身问题。唯一要紧的选择,是个人选择完成他命定的任务,还是选择反抗。”

许多人其实真的只是被迫靠着动物的必然性活着,让我感到悲哀和难受。



“今天地球上几乎每一个社会里,科学进步的价值都能打败一切与之竞争的价值,并成为最高价值。与此呼应,我们现在都理所当然地认为,人性已经伴随着科学的进步而进步了。我们对科学进步的信仰带给我们的不是真理和确定性,而是虚无主义和灾难。

我们的生活已经变得多么死气沉沉。生活在沙漠中,就是被迫只关心生存,只关心动物的必然性,但后者妨碍我们体验人的自由。”

我们真的还是人吗?


“我们今天都能发现自己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因为我们对政治的不信任,已经让我们不敢不相信代替政治的科学思维方式,而非相信彼此。我们对科学进步的信仰,以我们丧失对人性的信仰告终。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我们对科学进步的信仰只会变得更强烈,因为正是科学进步被假定能够修复人性中的所有缺点。相应地,我们从科学进步中遭遇的痛苦越多,我们对科学进步的希望也就越大。就像在沙漠中迷路的人,我们绝望地信赖着任何宣称知道出路的向导,即使正是那向导最初把我们领入了沙漠。”

我认为发展的时候真的应该注意检视这个问题啊。


“技术不仅在塑造着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塑造着我们的行为方式,还在塑造着我们评价世界的方式,决定我定义何谓“最好”,何谓“最坏”的方式。把现实简化成手段与目的的逻辑时,我们自身也越来越被这种逻辑所简化。技术在把自然简化成可以按需召唤的能源的同时,也把人类简化成按需召唤的能源。那种我们控制着我们的技术的幻觉,让我们看不到技术对我们的控制已经发展到了何种严重的程度。技术既塑造了我们的欲望,又塑造了我们的恐惧。技术的无处不在,已经不可能让我们从一个免受技术影响的视角来看待技术。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免于技术的影响,那么我们就不能对技术做出独立的判断。”

“我们发现自己存在于一个技术化的世界,不是因为人是虚无主义的,并且一直在寻找新的逃避形式,而是因为那允诺个体幸福却在制造个体痛苦的政治体制,让我们觉得我们只能个体性地面对我们的痛苦。于是,我们不再寻找像药物和心理疏导这样的心理疗法来帮助我们适应沙漠里死气沉沉的生活,而是寻找像网飞和Fitbit这样的技术疗法,来帮助我们适应技术世界里死气沉沉的生活。”

“唯一的问题应该是我们如何会把技术的进步等同于人类的进步,又如何阻止这种等同让我们继续对技术进步的虚无主义本性视而不见。”

“技术的本性是解蔽。如果技术无助于创造新价值,而只根据旧价值运行,那么由技术产生的虚无主义就有助于为我们解蔽这些价值的虚无主义本性。”“技术也许不会创造新价值,但正在创造虚无主义的新形式。”

没有哪一点不符合现在生活的状态,而我们应该清醒过来了!


六、结语

“为了结束在一个充满希望的音符上,那么假设由技术进步孕育的虚无主义并没有让我们变得过于自毁,或许它反而会让我们具有足够的破坏性,迫使我们更具创造性。即如果虚无主义没有杀死我们,它或许会让我们更强大。”希望如此,也会如此!


整本书读下来很费力,但其实收获很多,我认为很值得一读再度,因为它里面的观点很有建设性和针对性,它就是在破除我们对世界的“迷信”“自大”“迷失”,然后重新去看待这个世界,引着我们把路走得更明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55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002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03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24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144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255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95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068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478评论 1 30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89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965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649评论 4 33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267评论 3 31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2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00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4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