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一场持久战悄然拉开帷幕。参战人员:家长,老师,学生;战斗持续时间:将近三个小时;战争原因: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当天课外阅读打卡。
我先来介绍这场战争的主角:我班一名十岁少年贾耀然。特点:聪明,多动,有些叛逆。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暑假里,我让班级里的孩子每天进行阅读打卡,打卡内容包括阅读视频和至少一百字的读书笔记。昨天下午6点零7分,我按照惯例检查班里孩子们打卡情况,发现贾耀然同学还没有完成打卡,已经超过规定打卡时间了。于是,我联系了贾耀然的妈妈。电话那头,贾耀然妈妈情绪激动,原来她和贾耀然爸爸有事出远门了,得几天才能回来,贾耀然奶奶根本管不住贾耀然,为了催促耀然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耀然妈妈已经往家里打过两次电话了,但是山高皇帝远,贾耀然就是拿着手机不放,游戏玩得不亦乐乎,任凭耀然奶奶怎么说也不写。我听的出来,耀然妈妈愤怒至极,但也无可奈何。她告诉我马上再往家打电话,让耀然写,让我稍等一会,我体谅为人父母的不易,我同意等耀然交完作业再把打卡完成情况反馈给家长们。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8点零8分,时间已经过去两个小时,就算是完成10页的阅读任务,写一百字的读书笔记,完全可以完成了。我再次拨通了耀然妈妈的电话询问原因,原来耀然根本不听奶奶的劝说,不想读书,不想写读书笔记,妈妈也无奈了,她恨不得长双翅膀飞回来,狠狠揍耀然一顿。看来,只能我来做工作了,我索要了耀然奶奶的电话,立刻打了过去,耀然奶奶气得连声叹气,说耀然不玩手机了,装睡,就不读书,我告诉奶奶,让她把电话递给耀然,然后,我轻声对他说:“你怎么了耀然?不舒服吗?要不舒服今天咱不读书了。你每天完成的都非常好,老师可期待你的读书笔记了,看到你今天没打卡,我还真失望呢。我以为你今天有事耽搁了呢,所以一直在等你,都等了两个多小时了,没关系,老师愿意等你,在老师心中,耀然是个懂事的孩子,今天太晚了,还能完成吗?要不然我们明天再做也可以。”电话那头一阵沉默,我轻轻询问奶奶,耀然是不是睡着了,奶奶告诉我,他起来了,正在找课外书和本子。哦,我心里一阵窃喜,看来,我的话在孩子心中还有些分量。“要是真得很困,咱明天再读,再写,乖乖。”我继续使用怀柔政策。“我能完成。”贾耀然终于开口说话了。“好,我等你。”
8点55分,贾耀然完成打卡,虽然读书笔记内容有些少,但是写得还算认真。至此,这场历时将近3个小时的持久战终于结束。虽然我完成作业批改晚了一些,但是,能让一个孩子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我觉得挺值得。
很多时候,当孩子达不到我们的预期时,我们做老师或者做家长的,最需要做的就是付出尽可能多的耐心与爱心,多鼓励孩子,多体谅孩子,这比严厉地呵斥带来的效果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