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艺术就是,短暂的以某种看上去所呈现的形态生存,同时又不失去自我意识,保持自我意识。有时人们会把这个叫做背景宁静,在这种宁静中的所有生命,在这种背景下的所有宽广空间,在背景之前,你的生活层层展开。——开篇宏大,一个宁静的大背景下,你的生活展开了。
状况 还记得吗,我们昨天讲过,形态、想法也是状况,很多生命体都迷失在形态中,尤其是人类。很多人还有某些联系,但他们没有意识,有一个比人类有更多的安宁,觉得更轻松的生命。
我们已经经历了幻相这个阶段,现在要进入下一个新阶段,就是认出。觉醒看起来好像是人类觉醒了,实际上是意识通过形态觉醒了。这些词汇表述都不是确切的,都不是终极真理,因为这件事根本无法用语言表达,所以每个单词都是接近,也许差得远又或者是一个指示牌,让你一直处于这种意识中。
有形态的世界,也有“我是”这种存在。当你接受出现的情况时,也就是我们昨天说的,任何地方出现的情况,在生命中任何时刻出现的情况,这一刻,然后完美就更容易照进来。当你和生命所呈现的形态一致时,这样先于形态的生命,在所有现象的背景中,就更容易被感知。当你抗拒生命所呈现的形态时,你自己就会更多地陷入某种形态身份中,而在永恒地层面,你是谁就会变得模糊不清,这就是所谓的痛苦。
因为你创造了痛苦,世界变成一个沉重,痛苦,充满问题的地方,你把痛苦和问题带给了自己和他人,你成为这种疯狂地一部分,因为不了解你本质上是谁,会变得非常不正常,是一种精神错乱。
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物种,任何一种不了解自我生命形态的物种,都处于一个危险的阶段,生存会受到极大挑战,岌岌可危。如果意识不通过这种形式进化,没有这种形式也觉得很开心。你知道自然界是多么的丰富,秋天数以千计的种子会从树上落下来。
意识正在觉醒,如果在这里觉醒,那所有的地方都会觉醒,通过数以千计的各种形式。所以找到终极自我更好的动力比起想要开悟,得到启示或者想要找到上帝,实际上更好的是想要摆脱痛苦,还有其他的暗示,找不到你自己的那个维度你就不能摆脱痛苦。但是如果你在找寻上帝,这种找寻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找寻的一开始,在你的头脑中就已经有了一种物体—在意识中你要找寻的物体。又或者是你在找寻真正的自我,这种找寻一开始也错了,相信可以在未来某个时间点找到提升之后的自己,如果找不到怎么样呢?——就会继续痛苦了
不再向自己定义你是谁,就觉得很舒适,有点像小孩子的,天真无知,但是带着自我认知的深度,一种小孩子没有的更深入的了解,但是跟小孩子的状态还是有些共通之处的,因为小孩子不会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还没有进行自我定义,尤其是一岁的小孩子那样,在会说话之前,而之后大脑这个屏幕会变得越来越密集。有一个出口,没有任何东西比看婴儿的眼睛更美妙了,尤其是那些还不会说话的婴儿或者只会几个单词的。你知道你在看婴儿的眼睛时,你没有受到评判。当然我们在这里的主要原因是,唯一的原因就是接近意识的那种阶段,就你的思想内容而言,不学习任何新东西,所以做你自己更容易。
做自己是个有趣的表达,含义有不同层面,可能是非常表面的,也就是充分表达你的情况,什么都不要隐瞒,或者更深层次的,就是成为一种存在,而不是任何人,有意识,做你自己。
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抗拒目前在这个地方出现的任何物体,因为现在的空间是你是谁的另一种表达。万物产生的空间,从来不会消失,没有了这个空间,就没有生命。它是未显现的生命本身,在这个空间里万物都会显现出来,然后显化出来。
不要抗拒出现的各种形式,要对当下所呈现的一切都敞开心扉,然后超越了某种形式的宽广空间就会打开,你不用去寻找,只要对当前这一刻和现在的情况表示肯定,你就会变得非常宽广,但你不是永恒空间,不过你开始能感知到。在日常生活中这意味着,随着你经历的增长,在背景中仍然存在没有被这些经历所触及的东西,仍然有一块安宁的领域,但是这些会以某种奇怪的方式流入形态的世界,所以,任何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这种意识的人,都会成为形态世界的某种影响,就好像是未显现的东西进入渗透到显现的东西中,你看不清,也不会说,它就在那儿。
事物会变,但这不是我们要参与其中的原因,我们在这儿不是要改变世界,那只是自我实现的副产品。如果你的目标是改变世界的话,那你启程用的地图可能又错了。
唯一一个可以真正了解另一个人的地方,了解真正的关系,只有当那个维度在你的生命里存在时才能做到,而不是通过定义,或者把自己与某种形式联系起来,让爱在这个世界出现。正如你们所知道的那样,传统的爱是一种形式,依附于另一种形式,试图通过这个隐藏某种满足或者是想要变得更完整,更大,但是真正的爱是一种自我识别。
如果你没有向自己定义自己,那你看另一个人的时候,这种通过思想来定义他人的冲动就不存在了,因为都是通过这种定义——精神上定义的自我意识,才会有做同样事情的冲动,你对自己做的事情,也会对别人做。所以,当耶稣说,不要评判爱人如己时,有更深地含义,我相信他详细地解释过,但是我们现在保存的教义其实都是一些片段,因为当时还没有磁带录音机,这些东西是很多很多年前,他传道之后写下来的。当然你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你意识到这些都指向真理,但当时写下这些的人,他们自己并不清楚,所以在写下的那一刻就已经出现了扭曲或遗漏,所以你没有定义你自己,你不再依靠自我定义来获得认同感,来感知你是谁,这是一种正常的状态。并不是要以这样的形式,你说,我必须要忘记我的名字,不是,你的名字,你所有的你都知道,但是不再定义你自己,只是一种现象,你不再定义你自己,然后定义他人评判他人的冲动以及相信大脑中其他陈述的状态就不存在了,只有那时,这种关系才会变得完全有意义。因为会进行某种合并,发现这个唯一,你在对方身上发现未被定义的自我,那就是爱,和世间认为的爱完全没有关系,是对那种“唯一”的认可。
通常在一两个人时,不用要求对方也具有这种维度,只要你有宽广的感知空间就可以,也许是在短暂的见面,电梯间或相处很久的人,你用这种维度去看见对方,你像一束强光灯,会穿过对方身上的重重迷雾(迷雾就是厚重的思维和想法),照见他的那个维度,对方会发现有一束光进来,他会走过来与你的存在见面,他的迷雾也会突然消失或变少,眼神从迟钝死气沉沉,变得不一样,此时你在对方身上发现了未被定义的你自己。这么一瞥或许就是转变的开始,再回到这种状态就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