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了大学,要去大城市了,家里都是欢喜地做各种筹备。但农村孩子华的爸爸看着录取通知书,愁苦地说:孩子,家里是不可能供你上大学的,你的弟弟妹妹还要读书,家里实在没有钱了。华翻来覆去想了一个晚上,对爸爸说:能不能就想办法凑一年的学费,就再也不用出钱管我,读不读得完大学,就看我自己的好吗?父亲同意了,一家人东拼西凑,砸锅卖铁凑了8000元。
终于开学了,交完第一年的学费7700,手上剩下了300元。这薄薄的三张将要支撑华完成他的大学学业。
在公司十佳标兵家属座谈会上,我听到了这个故事,在我身边的朋友恨不得都花十几二十万中介费送孩子去美国上五十万一年的名校的时代,这个故事引起了我的关注。我仔细地询问了华,我的同事:你是如何完成你的大学学习的?
“刚到广州,我这个农村孩子心里十分茫然,我除了省,也不知道能有什么办法。每天就买馒头咸菜,喝白开水。精确计算好一个大馒头可以吃两顿,但终究不是办法。地皮踩熟一点点,开始琢磨着捡废品卖,然后学校有勤工俭学,打扫卫生一个月有几百元,搞卫生又方便搜集更多的废品卖。一年生存下来了,除了吃饭竟然还存了一点点学费。学校有助学金,第二个学期的学费勉强解决了,这时候我对广州更熟悉了一些,听说广州有个电脑城,那里招人派传单,一天一百元。每个周末,我搭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到电脑城找活儿干。这样,平时学校做卫生,周末派传单,学习就只能靠上课非常非常认真,还有很晚睡觉了。没有一点点时间可以玩。
大三的时候,我申请到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压在头顶上的学费大山终于轻松了,感恩国家,资助我这个寒门学子得以完成学业,感谢我的父亲,给我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么艰难的一个求学经历,没有让这位同事觉得人生充满了挫折,反之,他认为自己非常幸运,这个条件也能走出农门,在大城市完成学业并找到工作,心里很感恩也很珍惜。他工作上积极肯干,待人接物阳光诚恳,短短几年,就在一万多名员工中脱颖而出,成为公司的标兵。
真的很感慨,我们公司还有一些海归,上大学不知道花了多少学费,从事着和他一样的工作,但远远没有他干的出色。
我们的孩子们很多都是锦衣玉食长大了,考个大学,全家小心翼翼地全力支持,家里全部围着转。考上了更不用说,给多少钱都嫌不够,假期里补课费用很高,孩子也嚷嚷着辛苦爱上不上。出去游山玩水更不在话下。同样的人哪!
是时候思考我们的教育了。扶持孩子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让孩子学习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不是等着父母来负责,是不是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