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娘真好

家有老娘真好

□司马喆

走过静静地的长街,穿过幽幽的胡洞,来到了土墙外,娘的门前。

如今,我已是跨跃过五十四岁的人了,尽管父亲都已离我们驾鹤西去十二年了,可,娘仍然精神馊䦆烁的活着,就像一株褪枯了皮的楝树,国槐,曲柳,她沧桑而稳健,也承载了我岁月风雨太多太多的记忆,也在冥冥之中似乎有一根无形的线牵着我的心,令我魂牵梦绕。有娘在,家就在;有了娘,儿女的灵魂就有安置的地方。

以往,我隔个半月二十天的,就会回走一趟一百八十多里路远的故乡,看望一次老娘,聆听她一次教谕。每次回去,我都像在外飘泊多年的游子归来一般,归心似箭,马不卸鞍,一路上的好景色无心思去琢磨,恨不能插翅,一下子飞到娘的身前。

到了去年一冬天,因天冷路遥远,也顺从了老娘的意愿,在漫长的寒冬里没有返乡。与娘的相见想听,只能在手上或微信里窥容思忆。

娘的屋很狭小,只有一间临街的半片屋,坐落在大侄子院的门口西侧。老屋本来也是就有的,无人居住,慢慢的也就荒弃了。弟弟盖新屋时把它拆了。父亲西去走后,娘就落单了,就像侯鸟迁徒一样,每隔一年在我的新北宅院与南院之间回旋一次。

如今,尽管娘已老态龙钟,可对儿女们的疼爱仍是一如既往。

昨日午间到南院探望娘,路过老宅院,垣倾屋陋,街门倒塌,伫立路畔宅前,就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心中就会升腾,涌起一股弃儿般的酸楚,禁不住潸然泪下。

此时,铭记于心,烙印于脑的过往父母疼爱陪伴,兄弟姊妹欢声笑语,嬉戏玩耍的欢快温馨情景画面,就一幕幕活灵活现的展示在我的眼前,令我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小时候,村里不但没电,连个有收音机的人家都没有。父母为逗我们子女开心快乐,白天田间劳作回家后,有点空闲时间,不是在院内和我们一起丢铜钱(老铜币)、跳绳、踢毽子、捉麻雀,也就是玩丢手绢或老鹰捉小鸡等游戏。

夜晚,母亲无论借着豆粒大微弱的火苗灯光,手摇纺车,纺线,还是脚踩织布机踏板穿梭往来的织布,不是教我们学唱童谣,就是不厌其烦地给我们反复讲述“牛郎织女天河配”、“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神话传说。

三四岁时,母亲教我学唱的“小白菜呀?心里黄啊,两三岁上没有娘啊……”、“山老鸹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娘扔到山涧里,把媳妇背到炕头上”等许多童谣,至今我仍记忆犹新。

那时,农村的孩子没有什么玩具,姊妹们见了上面印有蝴蝶、花草、狼虫虎豹等飞禽走兽等图案,或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肖像的“小人模”,就喜欢的你争我夺。

春暖花开季节,我就从村东头和南地的小河湾里挖来些红黏的胶泥,掺上点水在地上摔揉,直到摔揉得很腻和了,就用拿母亲做衣服剪下的零碎布条,做棉衣棉被时扔掉的烂套子,从走街串巷的货郎那里换来的“小人模”,自己给姊妹们复制。为增加花样,我还从别的小伙伴那里借来不同图案的“小人模”复制。我复制“小人模”时,姊妹们哪个也不闲着。这个在地上摆放晾晒复制好的“小人模”,哪个扯拽块红黏胶泥,学着我的样子做。虽然都让泥水溅得像个小花猫,但是个个都玩得那么爽快,那么开心,那么美。

老娘似乎也许听到了熟悉的脚步,便硬这起身,开房门,临街的大铁门……在此时,我每次来看她,老娘就会听到我在胡洞里的喊娘声:

“妈,在家吗?我回来啦!”

“在,搁家里,门正开着了……”

说着,她就立刻从院里笑盈盈地走出来迎接我。

虽然老娘已年过七旬,我回家后嘱咐她啥也甭管,可老娘还把我这个年过五十多岁的儿子,当作没长大的孩子,拖拉着腿脚不灵便的身子,给我饱饺子,炸麻叶和面丸子,煮花生米,变着样的给我做可口的饭菜。冬天回家的时候,晚上睡觉老娘光怕我冻着,让我坐在床上,把脚放进羊毛褥里,还会将我的这边被子这里掖掖,那边拽拽。她还会为我倒上点热水,让我捧着水杯,慢慢的吮吸着喝。

当时,我全身涌动着一股“家有老娘真好”的感受暖流,让我陶醉。

娘啊,只要有您在,我回故乡有一种犹如春风拂面,温馨亲切的感受。请您放心,我会经常来看望您,为您美容养颜,不会让你因无奈的寂寞而轰然倒塌,让我在故乡没了立足之处的。

故乡有老娘在,自己有个归处;故乡没有了老娘,自己只是个游魂。

娘,老娘,儿为你祈祷!

老娘,儿祝你健康长寿!

(完稿于2023年10月13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詹店记忆:老娘 文/司马嚞 走过静静地的长街,穿过幽幽的胡洞,来到了土墙外,娘的门前。 如今,我已是跨跃过五十二岁...
    司马喆阅读 1,222评论 2 4
  • 今天,在别的群里读了河南大学副校长刘俊奇的《第一次背娘》,在读到背着娘去饭店吃饭时众人为之鼓掌喝彩时,感动得稀里哗...
    耀东谈书法阅读 2,507评论 0 0
  • 庚辰本第七十五回回前单页题记是传统红学的中枢性死穴,也是科学红学作者论、文本论、读者论(版本学)三论立论的学术硬通...
    瘦竹斋阅读 4,601评论 1 14
  • 庚辰本第七十五回回前单页题记是传统红学的中枢性死穴,也是科学红学作者论、文本论、读者论(版本学)三论立论的学术硬通...
    瘦竹斋阅读 3,989评论 1 6
  • 第一章:为家业巧秀儿学经商 日近黄昏十四岁的秀儿正要赶了羊群回家,忽见那天尽头的一片片红霞,真是红得醉人。 连看得...
    烜荷公子阅读 4,487评论 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