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吐槽一下boss:
上午听他接电话,给送货的人说具体位置。过了一会儿他下楼去收货,抱了一个大箱子上楼,他把箱子拿到他座位边,听见他不动声色的把箱子拆开,然后走过来给我说,等会清点一下数量看是不是70个,再保管起来。我走过去看是什么好东西,结果是一箱子的瑞士军刀牌的指甲刀,还有红色的礼品袋。我内心不由一叹。
同样,昨天上午,boss刚到办公室就叫我帮忙去从他车上搬箱子,说要放库房里。打开一看,是2箱膳魔师的焖烧杯。干嘛用啊?我一脸疑惑。boss展颜,脸上洋溢着买到了促销商品获得的实惠感:年会礼品呀!我脑袋转不过弯了:非常无法理解这种距离2017年结束还有100多天,就开始囤积年会抽奖礼品的行为。前年是双十一期间,去年是十月份,而今年竟然提早到九月份了。这高瞻远瞩的效率,我其实应该为他点赞的,但我却不知该说什么好。去年的奖品也有指甲刀,还是托人从日本带回来的。另外还有U盘,移动硬盘,双立人的厨房套刀,当然大奖比较贵,是德国宝破壁机,除了二等奖是拜托擅长海淘的同事网购的德国炖锅。其他的礼品全是boss亲自去商场精挑细选买的,体积小的就自己开车带回来,体积大的就让商场物流送过来。每次清点礼品的时候,都让我对中奖的期待提不起什么兴趣。大奖肯定没那运气,其他的奖,光看到那些保温杯,U盘,充电宝,指甲刀什么的,觉得谁家也不差这些东西,即便中奖,也不过又多了一件。这些东西价值不过几十百把块,boss希望雨露均沾,每个人都能中奖,所以设置了数量很多的小奖品。历年的奖品基本走不出厨房用品和小家电产品。当然有过很豪气的大奖4个iPhone6—来自于合作Vendor公司的赞助,最后有4个其貌不扬的幸运儿在众人的艳羡下,分别乐滋滋的抱走了手机。boss早做打算的下一个年会大奖是什么,目前未知,我猜他正在研究哪个品牌的锅好,或者考虑空气净化器之类的有益身心、为温馨家居生活添砖加瓦的物件。boss其实是非常nice的boss,顾家敬业,现在很难找到这样能同时兼顾家庭和事业,耐心又无微不至的人了。实在不应该再挑剔评论boss从选择礼品等小细节上流露出的日常品位,或者说是价值观,或者说是思维惯性。追求性价比是多数人普遍的行事准则,包括我自己,也常自我限制在这种观念里。不突破,不尝鲜,循规蹈矩,求稳不冒险。可供选择的方案千千万,而每次都回归自己最熟悉的选择上。除了指甲刀,肯定还有很多更有趣,吸引人的东西。另外除了实物礼品,难道不可以是体验券,读书卡甚至某购物网站的会员资格,或者音频课程的录音之类的奖励吗?
我越来越觉得人的思维和行动模式受制于年龄,如果是90后的老板,一定拒绝选择没有创意的礼品,90后的员工们一定也更期待中的奖品是有趣的,而不是实用的。
我有时候会突然担忧自己,某一天跟不上新事物涌现的节奏,还固步自封的坚持自己认为最稳妥最正确的方法。就如当不久以后银行业已经通行靠刷脸办业务了,而自己还是习惯的持有银行卡,就像现在很多老年人一样,顽固的要坚持用存折本到人工柜台取钱。担心再过几年十几年,自己会成为表姐那样:不会使用支付宝,甚至不会绑定银行账号。对新事物无法理解也不能接受。
我这样想着,觉得一定要保持好奇,持续尝新,带着追求有趣的灵魂,努力做时刻更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