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是我创办的【100首诗词图像记忆特训营】正式开营的日子,美好的诗词遇到浪漫的情人节,还有20余位志同道合的伙伴,真是一个美好的夜晚。
今晚收到了大量优秀作品,有成人的,也有中小学生的,有的华美,有的稚嫩朴实,都很用心,让我又开心又骄傲,点评起来也非常带劲。
今早起来正常进行简书日更,决定把《脑友记》(记录自己考取世界记忆大师的日志,围绕的是竞技记忆)停更一天,专门把昨晚辅导和交流的精华部分摘录出来~
问:听了今天的课后,我有个问题:利用谐音出图的古诗词,学生在学校默写时有时会写错别字,这个怎么解?
助教版回答: 不会的,因为转化只是完成了记忆过程的一半,转化完了,还要以此为线索回忆原文的。
讲师版详解: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可能其他伙伴也会有同样的疑惑,在此我统一解答。
我们图像记忆课程目的不是在脑子里出图然后在纸上画图,这只是作为记忆的辅助手段,或者说是一种媒介。
全诗画图之后,还要看着图回忆还原原来的诗句,最终达到准确记住的效果。其中抽象词转形象词,也同样如此。转换之后也是需要还原的,比如说“居延”转成"巨眼",是看着"巨眼"想到原字是“居延”,并不是说你转换的是什么,就背成什么。
理解和记忆是两码事,完全可以分开,用逻辑就能推出来,不可能是"巨眼"。
在我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出现过把转化后的答案写出来的情况,所以你说的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就说明学生偷懒功课没做足哈哈哈。
问:发朋友圈古诗的画,让大家猜古诗名字,很多都能说出内容说不出名字,你懂得,画的时候如何把古诗名字也涵盖进入又不与古诗内容混淆呢?_
(这个问题大家讨论得有点久,而且非常深入。)
后期我们会讲,不过如果你现在一定要体现题目的话,可以用思维导图的结构模式,可以把那些分支线条都去掉,但是总的形状还是中心发散的,中心画一张图,就是题目的含义,但是不需要画得很复杂。或者干脆不画图了,就画个圈,把题目写在里面。
这是一个例子,整体还是思维导图的中心发散,但我把分支线条去掉了,用块状来表达了。
我一般不建议用思维导图画古诗,特别是《出塞》等这样只有四小句的绝句。八句的律诗还可以一用,但那是综合分析了中心思想、时代背景,还把八句分了层次,有很强的逻辑性,是正确的思维导图的用法。但我见过很多诗词导图,只是把诗句进行了简单的字词拆分,很生硬地放在一根根线条上,这样的所谓的思维导图,其实只是披了思维导图的外衣。
另外,思维导图画古诗,中心图(很多是题目的直接体现,比如《江南逢李龟年》)画出图来很多时候是和句子里面的意境是重合的,等于重复画了两遍,(比如题目里面画两个小人,第四句“落花时节又逢君”又把两个小人画一遍)没有什么必要,还浪费时间。
还有一种建议,题目干脆可以不画图,如题词一样写在一侧就可以,这种处理方式我们在山水画中经常见到。但我们诗词特训营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培养参加经典记忆大赛的高手,所以题目出图也是后期必修的内容,包括诗词的序号、作者,都是要挂桩记忆的。
伙伴补充:
1、题目其实也不一定就要画在中心,我想_
2、我一直觉得思维导图不适合记古诗,讲课从来不用。尤其是《滁州西涧》这样适合用一体意境图的,如果用思维导图来呈现,就会被分割成很多小块块,反而是画蛇添足,古诗的意境、背景、作者、韵律,都是一个整体,最好不要拆开。
尽量遵循原意出图
”烟花三月”,我看好几个伙伴都画成了春节时候放到天空中的烟花,实际上这里指的是春天杨柳如烟繁花似锦,建议大家尽量遵循原意出图。这个情况实际也说明了大家没有先去理解,没有看译文啊,不要偷懒哦~有的时候越简单的地方反而越容易忽略,犯下经验主义的错误。
“一颗冰心在玉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这里的“冰心”要么是白色,要么用浅蓝色来表达,能体现出冰的感觉,这样会更好一些,画成红心就脱离原意了。因为冰心是说内心高洁,不跟着昏暗腐败的官场随波逐流。
关于诗词的预习
需要提醒各位的是,我们开设的是诗词记忆特训营,不是教大家理解和鉴赏,所以在这块我基本上不讲。大家是来学记忆的,不是来上中学语文课的,我得体现我记忆讲师的特色(机智脸),所谓术业有专攻嘛。
所以说,扫清生僻字词、理解诗词的原意需要大家自己去完成哦,建议用古诗词网来辅助,很棒的网站,APP也有,我当初就靠它完成了200首诗词的翻译和鉴赏的工作。
助教补充:是的,所以我们课程设置的前提是,大家都已经完成了生僻字和诗词原意的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