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谈过了《心经》的名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见浅谈“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觉得不彻底,今天再聊一下。
盲人摸象的故事,我们都不陌生。一般认为这个故事比喻看问题总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寓言讽刺的对象是目光短浅的人。
其实这种解释也是以偏概全,曲解了原文的意思。这个故事源自佛经《长阿含经》卷十九。为了不再知见立知,原文摘抄如下: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言:“乃往过去,有王名镜面。时,集生盲人聚在一处,而告之曰:‘汝等生盲!宁识象不?’对曰:‘大王,我不识、不知。’王复告言:‘汝等欲知象形类不?’对曰:‘欲知。’时,王即敕侍者,使将象来,令众盲子手自扪摸。中有摸象得鼻者,王言此是象。或有摸象得其牙者,或有摸象得其耳者,或有摸象得其头者,或有摸象得其背者,或有摸象得其腹者,或有摸象得其髀者,或有摸象得其膊者,或有摸象得其迹者,或有摸象得其尾者,王皆语言:‘此是象也。’时,镜面王即却彼象,问盲子言:‘象何等类?’其诸盲子,得象鼻者,言象如曲辕;得象牙者,言象如杵;得象耳者,言象如箕;得象头者,言象如鼎;得象背者,言象如丘阜;得象腹者,言象如壁;得象髀者,言象如树;得象膊者,言象如柱;得象迹者,言象如臼;得象尾者,言象如絙。各各共诤,互相是非,此言如是,彼言不尔,云云不已,遂至斗诤。时,王见此,欢喜大笑。尔时,镜面王即说颂曰:‘诸盲人群集,于此竞诤讼,象身本一体,异想生是非。’”
这里的镜面王代表的是已经证悟了绝对真理的佛。生盲是天生的盲人,就像我们人类自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所认知的“色”——物质世界也和生盲人是一样的。人类先天存在感官认知的局限性,因此依据经验或所谓的科学,想要获得绝对的真理也是不可能的。
认识的事物只能是“像什么”而已,而不是“是什么”。而“像什么”这个问题又是无解的,因为“像什么”就已经预设了“是什么”。
也就是说,世界无法通过真正的客观世界来定义。虽然觉知是由客观的“色”引发的,但是它终究是由心构建起来的。所谓“现实以它自己的身份不存在”。
要想突破常识及科学的不可能性和局限性进而达到绝对真理就必须自己去证悟“空”。所以,观自在菩萨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勉强说来,“空”是超越任何存在和不存在、有和无、生和灭等二元对立的概念的,超越任何知识性的概念的。这只能通过修行证悟去理解,而不能通过分析、思考。最后只能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可思议。
其实,“空即是色,空即是色”,这句话本身就告诉我们,色、空是一,是不二,是超越了二元对立的。凡有所思,即是虚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