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学生时代,谁能相信我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女生居然也受过罚?又有哪个学生能想到如今站在讲台上的他们的老师居然也受过老师的责罚?说实话,我还真是向自己的学生坦白过这个留在记忆深处的片段。
那一年,我离开自己村子的仅有两个年级的村小,去了三里地外的五个年级齐全的小学上学,这是我上了二年级就知道三四五年级会在那里上的学校,并没有什么稀奇。
可人生就是这样,正是你自信自己能看到的未来让你见识了你想象不到的真实的未来。
大概是上完了三年级上册,同学们都不得不自行去寻找别的学校借读,原因是我的学校要进行危房改造。
于是,我就有了一段特殊的求学经历。去到一个并非新建的学校里学习,一切对那时的我来说却是格外的新——校舍是新的,老师是新的,同学是新的,就连学校里能买到的冰淇淋都是花样翻新的。我在这样的新环境里学习着新的知识,结交着新的朋友,还学会了一样新的折纸——小扇子。
人们总会对未知的事情发生浓厚的兴趣,又总自然而然的为自己多会了一点什么而内心充满自豪和骄傲,尤其是儿童。
新学期又来了,离开借读的学校,我们又投向了自己崭新的母校。重返母校的感觉是陌生而又熟悉的。校舍是新的,但却没有给人陌生感,让人陌生的是老师虽然没怎么变,但总觉得给老师讲话时需要重新温习一下之前已经熟悉了的他们;同学虽然每一个都还认得,却也发现了大家均有不小的变化,尤其是见面后重新打开话匣是一个让人陌生感微足的时刻。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正走在成长路上的我开始向自己发起挑战了。
语文老师,我们的班主任,正坐在三尺讲台上批改作业还是看书,这不是我关心的重点,我关心的重点正促使自习课上的我蠢蠢欲动不能安分的心做加速运动呢。请看清楚,这是在课堂上,班主任的课堂上,一个喜欢学习的小姑娘,一个一向都被抽去镇上参加考试为班级争光的小姑娘,一个从来没有违反过课堂纪律的小姑娘,一个在公共场合并不活泼甚至可以说相当内敛的小姑娘,正仄歪着身子,弓着腰,一手轻轻地触碰前座同学的衣服,期望她回头看一眼自己另一手中拿着的自己从借读学校学会的折纸扇。
那一刻,这个小姑娘期望看到的是前座同学的转身,并不明显的转身——不会被老师发觉的转身;然后再递过来一个惊喜的或者赞许的眼神——不会被老师发现的眼神。
然而,她期望看到的都没有发生,前座稳坐如泰山,没有转身,也没有她料想的眼神。正在她打算继续加大触碰力度还是准备收回折扇的过程中,她没有放重点想过的事情发生了——就是这约莫不到五秒钟的时间里的动作,把她送上了三尺讲台。
讲桌旁原本面对全班同学的老师右转体九十度面向我。站在他严厉的眼神下,站在那高高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讲台上,站在我最喜欢的黑板面前,被台下几十双眼睛盯着……几十年后的现在,我记不得老师是如何言语我的这次违纪的,脑海里只有我那低垂的脑袋,发热的脸庞还清晰可见。
许是因为这件事儿,后来的十几年求学生涯我便再没有因为违反纪律被惩戒过。现在想来,真要感谢我的这位又高又瘦,既严厉又和蔼的语文老师王老师。
他是我真正的老师,让我记住了自己错误,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却忘记了他是如何英明施教的。如今身为老师的我努力回忆,好生分析,得出了一个最可能的惩罚过程——王老师什么都没有对我说就让我下去了。大概也只有这最无声的教育才会有这么大的作用吧。
希望自己以后也能这么英明。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遇上更多更英明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