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点。
“妈,我睡不着!”
担忧中的情况如约而至,明天中考的女儿可能会失眠,这是我这几天一直在担忧的事。——对小孩很重要的阶段要提前了解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突发状况。
老公说不会的,女儿心态挺好。可我知道这不是心态好或不好的问题,而是对于一件未知的事——特别这件未知的事对于现在的她而言,很重要!所产生的恐惧,或是过度关心会滋扰她的心智,继而影响她的正常睡眠。
无论你如何淡化中考,很早以前初三的这些孩子便知晓中考是会决定其命运的事,周边的人也一再强调它甚至超过高考的严峻。女儿作为其中一员并不恐惧,但她的大脑却会条件反射去过分关注。
我故作镇定地问怎么啦?是紧张吗?她说脑袋里不停地出现中考这件事,也不是怕,也不是烦,它就是来侵占她的大脑,使她无法安然睡去。
我故作轻松的笑了起来,她嘟起嘴不高兴,说我不认真,我大笑着说:“宝贝儿,你都不知道你们徐老师有多神,他说中考前一晚会有很多同学出现睡不着,所以他早早就去查过资料,看失眠会不会造成中考考不好。”——以轻松的状态应对能让小孩更容易安心。
先交代徐老师——女儿班主任,是女儿眼里的男神,她对其评价:帅气!有思想!有责任有担当!——用小孩特别崇拜的对象的想法更有说服力。
OK!继续回来。
女儿说徐老师怎么说?我说我把聊天记录翻出来,于是我翻出提前准备好的徐老师部分内容(留了适合女儿看的,删了给家长看的内容):“万一你的孩子失眠了,千万要告诉他,没关系,不影响做题!人是有应激功能的,24小时不睡觉,大脑还能正常工作!”——通过翻记录这个动作让她无意识中对内容产生信任感。
在女儿看这段内容的过程中,我还告诉她老师翻看了很多资料才确定的,都是有科学依据。——强调了老师确认的过程,再加上对于班主任的信任,便会让她彻底相信这段话的内容。
解决好思想问题,只能让她在失眠的状态下,明天不会太影响考试,也能让她放松,但并不代表女儿能睡着。
我试着等了几分钟,从她的呼吸上我能感到她还是无法入睡,于是我出第二招。
“宝贝儿,还记得妈妈以前教过你一次的身体自我催眠方式吗?在脑海里想象一望无际的大海,海水和天空都是碧蓝的,海上还有海鸥在飞翔。然后将注意力集中到脚趾头,从最小的开始,记住要注意力集中,然后在心里默念:小脚趾放松,然后是第二个脚趾头方松,然后是第三个……一边默念时一边让你的对应脚趾头去做放松的尝试,然后是脚腕、小腿肚、膝盖,慢慢往上移,越具体越好,一直到最上面的脑袋,你试试一定会睡着。”
——这是我以前学瑜伽时老师教的放松方法,很管用,我以前让女儿试过,所以这次特意选用这个方法。一是她试过的会在心里认同;二是认同后才会尝试,在此时她的心态并不稳定,很容易排斥大人教的方法,所以说方法前先寻求与她的共通点更为重要。
讲完方法我便息声。这时我们不能过多的赘述,否则会容易造成她的怀疑或是反感,导致适得其反。
黑暗中,我不敢做任何的动作,甚至潜意识减缓呼吸,因为任何的声音都有可能会打断女儿的尝试。
过了五六分钟,我开始有意的打了几个哈欠,虽然对于打哈欠会传染的个中原因知之甚少,但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光是看到、听到或想到打哈欠,就可以让人真的打起哈欠来。所以我故意在女儿面前打起哈欠。
23点26分
女儿开始发出平稳的呼吸声。
我悄悄将手机关机,因为我要杜绝它发出任何我可能无法预料的声音的可能性,所以选择就只剩这个。
黑暗中,我无所事事,还不能做任何动作,这对于我这个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而言很痛苦,因为女儿的床比我的软。
23点29分(猜测,因为我从女儿房间出来看客厅的钟是23点36分)
女儿开始打轻微的呼噜声。
第一次,女儿的呼噜声成了我的幸福。
第一次,我很认真的听女儿的呼噜声。因为我要用以前对她的熟知,来判断她是否进入深度睡眠。
这也是我这段时间(中考10天前开始陪睡,也就是她睡着了我才能离开)陪睡的成效,每天我都会仔细听她睡着后的呼噜声,也会仔细查看她睡着后的表情,还有她睡后的翻身,了解她的深度睡眠是发出呼噜声后的几分钟。
十来天的经验,让我能够基本肯定女儿已经进入深度睡眠了,可是我还是多等了很久(后来发现其实很短,是焦虑和担忧让时间拉长)。
23点36分
蹑手蹑脚地走出女儿房间,迫不及待的去看时间,23点36分,晕๑_๑!我在里面的判断是超24点。
看来黑暗中,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人对时间的判断误差还是很大的!
我不敢马上去睡,坐在客厅静候,因为我不知道这样的夜晚,女儿会不会因在她的梦里出现她不愿看到的事物而被惊醒。
我想也许我可以再多守护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