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节后第一天,大大把我喊过去:“桂桂,我觉得你一直都很棒,然后现在要做的是,多~读~书~”
多。读。书。这和夸我智障没什么两样,哈哈~
不过,我承认,我读书少,尤其是工作后。说好的保持阅读的习惯,一年下来,不到10本,而且,我都不记得是哪10本。
那说读就读呗。
2个月前朋友给我寄了5本书,哲史类,只翻开了《极简欧洲史》,读了一半;
15天前参加行动派的活动,获得鹿雯立老师的亲笔签名书《稳稳的幸福》,翻了20页;
国庆期间,从大大的书柜淘到一本《你原本无须这么辛苦》,他说这本书每个章节都很干,结果我只get到它翻译得很烂;
昨天,下定决心要好好看书的我,翻开了古典老师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看了2章。
然后,我就郁闷了。
这么多类型的书,
我应该从哪里开始看?
为什么我看书这么慢?
怎样才能看的更快?
这样零零散散的什么都看一点,
如何才能系统学习?
于是,今天一上班,我就把这些问题统统抛给大大。
大大给了我另一本书《学会学习》,然后说有必要去一趟省图。
“当你带着问题去看书,才不会看的如此零散。而遇到问题时,你要知道哪些书能解决你的问题。所以再往前推,你要知道一共有哪些书。”
“图书馆一共几楼?这一楼为什么是这几类?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怎么分?
假如知识是一栋别墅,我们首先要看到整栋别墅的全貌,一共有几层,每层有多少个房间,这就是检索。
搭建起整个知识框架之后,我们开始去各个楼层和房间看一看,然后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深入下去,实现从0到1,从1到10,再从10到100的过程。
在没有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之前,看的很多书都是无效的。”
从“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我们已经从一个限定的环境转变到一个开放的环境,比努力学习更重要的,是方法~所以,如果你也不知道应该看什么书、如何更快的看一本书、如何系统学习等,10月16日,和大大约一趟图书馆吧~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