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大爷的杂货铺
1.
记得大学快毕业的时候,班上有位同学打算考公务员。
她报考的是某市的街道办,这岗位听着挺稀松平常的,但竞争压力大到令人发指。
当时具体报名人数是多少,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最终录用人数倒是很好记:一个。
同学当时很紧张,一是因为考公务员是她的临时决定,之前对这方面毫无准备,从备考到笔试,只剩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能不能复习个大概都难说。二就是这个坑爹的录取率啊,简直是要了亲命。
当时的她每天都是抱着一股忐忑的情绪在备考,脑子里经常飘过一句话:要么考第一名,要么就废了。
因为我是出了名的江湖大骗子,一张破嘴能把黑的说成是白的,她实在扛不住了,就打电话给我,想让我给她打点鸡血,激励一下。
说实话,当她把这个情况说给我听时,我也有点懵逼了,这还打个毛鸡血啊?现实在那摆着,可不就是要么第一要么滚么。
但我还不能直说,直说了她就彻底崩溃了。
于是我就开始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你这也不叫个事儿啊,考第一嘛,比考倒数第一都简单。
她以为我在开玩笑,就又一字一顿地重复了一遍浩荡的报名人数与可怜的录取人数:一个。
我立马接话过来:哎呀,我知道,我知道,是,这竞争人数听着倒是蛮吓人的,但你也不想想,真正能成为你对手的,又能有几个呢?
来,我帮你分析一下。
你看,这些报名的牛鬼蛇神里面,肯定得有许多先天不足的吧,自己能力不行,还自不量力地报考,根本对这方面毫无积累可言,注定是炮灰,这群人,少说得占三成。
再有,剩下的那些勉强有点竞争力的小鬼,说白了也都跟你差不多,心理素质更是半斤八两,你焦灼,人家就不焦灼吗?
他们一看只录取一个,肯定也是惶惶不可终日啊,还哪有心气从始至终全力备考呢?这部分效率低下的,也得占三成。
咱们接着分析,刨除那些炮灰和那些吓尿裤子的怂货,剩下的这些,我们不自欺欺人,估计确实都挺牛的了。
但你再理性地思考一下:既然人家都那么牛了,又都是即将毕业的青葱少年,考个小小的公务员怎么可能是他们人生的首选呢?他们多半是一边撒网式地投简历,一边试探性地复习,只把考公务员当成个备胎路线,只是为了给自己保个底。
这样的人再怎么牛,也不会拿出全部实力的,就好比热身赛,对方派出的是二队,而你是正牌国家队,除非你是中国足球,否则拿下对方轻而易举。
这样一看,我们的竞争对手就只剩一小撮人了,这些人一双手都数的过来,他们天资聪慧,毅力又超强,全力备战,血气方刚,但他们很可能会出现一个漏洞:复习周期太长,而且投入太多反而会更加患得患失,更紧张。
他们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而你恰好只剩两个月,这两个月把握好,一步一个脚印,以逸待劳,绝对可以完成逆袭,让他们哭都找不着调。
说实话,当我把以上内容稳定输出完毕后,我自己都被说服了,感觉好有道理的样子。
我是旁观者清,她当局者迷,我都信了,她更是自信爆棚,对我的分析深信不疑。
可能是老天爷也信了吧,最后她轻松加愉快地考了个第一,笔试第一,面试还是第一,顺利上岗,现在已经被调到市委办公室工作了。
2.
既然这招这么好用,我可不能把我的同学当成唯一的试验品,第二年,我妹妹备战高考,也是压力大,于是我就顺带着也套路了一下她。
坦白讲,我妹妹所谓的压力,基本上可以用活该来形容。因为这丫头从小到大基本就没学过习,高考还剩三个月的时候,模拟考六科加一起不到三百分,用我们农村话讲就是:死孩子掉井里,没救了。
然后她终于认清了危在旦夕的形势,绝望了一下。
然后就哭着给我打电话:哥,我要玩完。
我心说你快抓紧玩完领盒饭去吧,但还是得劝劝,司马当活马医,我又开始了一本正经地编瞎话:安啦,你没问题哒,我太了解跟你竞争的那些小屁孩了,看着一个个都挺厉害,但基本都是垃圾。
不得不承认,什么事儿从所谓的“过来人”嘴里讲出来,就特别有说服力。我妹妹听说撒谎的时候智商与判断力全程都是归零的,我抓紧施展起传销一样的心理战术,像劝之前考公务员的同学那样劝她,给她做了一遍清醒又理智的“对手素质分析”。
过程不再细讲,总而言之,最终目的达成,通过前前后后这么一解剖,我妹妹终于得出了那条我自己都觉得亏心的结论:所有的竞争对手,基本都是垃圾。
老天爷在同一个地方绊倒了两次,他再次认可了这种心理战术。我妹妹基本上是用一颗清华北大学子的心复习完最后三个月,满脸鄙视地答完了高考题。最后她高考分比模拟考分数高出两百多,顺利考上了本科,一个学业上的女流氓就这么潇洒地得逞了。
这种诡异的事情连续发生了两次,让我觉得这肯定不是个巧合,产生这种效果的内在原理是什么呢?打鸡血真的就这么管用?貌似不是。那就只剩下一个:这世界上,打酱油的竞争对手真的蛮多。
这个想法刚一蹦出来我自己就吓了一跳:你怎么可以这么想呢,你这是盲目自大啊,你这是要搞事情呀。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后来又经过几年的观察与生活体验,我修正了一下我的结论:这世界上,打酱油的竞争对手不是蛮多,是特别特别多。
我经常会去旁观一些企业的招聘会,乃至一些校园社团的纳新活动我也不放过,笔试没办法看到,单看面试环节,那些让你觉得厉害的不要不要的竞争者都会让你大惊失色。
他们有的一看就是准备不足,专业性的东西翻来覆去就知道那么多。有的心理素质太差,考官稍微严肃点就会连话都敢说。有的是凑数型选手,企图用并不是很高的颜值来螳臂当车。有的则是情商不及格,满脸写着:老子是爹,孙子你赶紧让我通过。
这个竞争是长线的,如果你在整个的准备过程中有有兴冲冲,左顾右盼,高估对手却不断的怀疑自我,到最后你就会发现:第一你确实是被打败了,第二,打败你的,压根就是一帮小喽啰。
唉,真是想想都替你难过。
3.
我是在骗你吗?是的,但又不是,编瞎话也是要讲证据的。
其实你不难发现,我们现在所处了环境,无论在宏观中观还是微观层面,人心都浮躁轻飘得很,方方面面的诱惑也太多太多,大家的精力都比较分散,一件事,真正专注用心地做,而且从头到尾能踏踏实实走完这个过程的,一百个里面也挑不出来几个。
而我们又深谙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事理多年,但凡参加任何竞争性活动都会在潜意识里把对手虚化得强大无比,高深莫测。
但剥皮挖出馅那么一想,谁又能厉害到哪去呢?上帝分配给每个人每天的时限都是24个钟头,记得读研时一位老师跟我们讲:想看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什么样,就直接看看他平时一天都在干什么就行了。
这世上万古不变的定律只有一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把你日常的时间与精力种在哪里,哪里就会自动地开花结果,而你的竞争对手们很多都不太稳,企图在这里埋点种子,那里再种一颗。
这条规律其实反过来也可以用:如果你不知道你擅长哪个领域,那就回望一下自己的生活,看看自己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哪里了,然后去那天刨坑挖果。
我本来并不知道自己擅长写作,也是因为一次反思的时候,猛然发现自己每天都在胡思乱想,方方面面的琐碎想法积累的超级多,然后就键盘噼里啪啦地跳动,走上这条路了。
而在这条路上,我是有十足的自信的,倒不是说我多行别人多不行,别人水平怎么样,每天都在干什么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但我心里清楚我自己每天都在深挖这一口井,每天都在为这一个目标学习着,努力着,这就是我最大的资本和把握。
现在是逢入必考的社会,时时处处都存在着许多竞争者,但你不必考虑别人如何如何,只要你能保证自己没有东一下西一下地挥霍,而是扎扎实实地打造着属于自己的小王国,我不向你保证你一定会牛成什么样,但最差最差也不至于沦为炮灰,起码能做的小有声色。
“总有一个人会被选中的,那又为什么不能是我呢”,如果你一直在路上,相信你也会有底气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