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物流业的表述是每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看点,今年我们毫无意外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看到了关于物流业的新提法,“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用能、物流等成本”,与去年“完善物流配送网络、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表述相比,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直接指明降低物流成本的举措与途径。
如何降低物流成本一直是近年业内外关注的焦点。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还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从简政放权、降税清费、补强短基、互联互通、联运融合等五大方面全面部署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社会物流效率。
物流成本话题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关于物流成本水平高低,业内主要通过社会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进行判断。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13年至2015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分别为18%、16.6%、16%,2016年降至15%以内。尽管我国物流成本水平正不断下降,但仍高出欧美发达国家一倍左右,与同为金砖国家的巴西和印度相比,我国也明显偏高,高出全球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如果从物流成本占产品成本比例来看,我国大约处在30%~40%,发达国家则一般为10%~15%,发展中国家一般为15%~ 25%,同样反映出我国物流成本的现状。
物流成本高就意味着全社会创造同样规模的GDP和企业创造同样规模的产出需要付出的物流费用更高,也意味着我国经济运行效率较低。据专家测算,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如果能降低3.9个百分点,我国将节约成本4350亿元左右,比率如果能够降到8.3%的水平,我国每年可新增经济效益5万多亿元。
物流成本之所以高居不下有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等客观原因,我国的过桥过路费,平均占公路干线货运企业运输成本的30%左右,物流管理费用占物流总费用的12.6%,是发达国家的3~4倍。制度性成本一定程度上抬高了物流费用,所以,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物流成本十分必要。去年的《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正是从制度出发,为物流业降本增效。
我国现代化仓储、多式联运转运等设施仍显不足,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不健全也推高了物流费用。
据统计,铁路和水路运输比公路运输成本要便宜,但是我国主要还是靠公路运输,铁路、水路运输方式使用率还比较低,多式联运规模较小。欧美国家经验表明,多式联运提高运输效率30%左右,将减少货损货差10%左右,降低运输成本20%左右、减少公路交通拥堵50%以上。
从行业自身角度看,物流小、散、弱的格局才是物流费用高企的罪魁祸首。要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创新驱动,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引入传统物流业,借助互联网的通用性、交互性、开放性和共享性,提高车货匹配效率,降低货运空驶率。
目前业内已经有不少企业搭建起了“互联网+物流”平台,整合起分散的物流资源,提高行业的集中度。部分企业还通过共享经济的运作模式,砸钱、补贴、刷流量,频频吸引投资者的目光。与此同时,也有类似中国物达网这样另辟蹊径的平台,以诚信和客户需求为中心,重点关注工厂采购与发货物流服务。
中国物达网通过互联网应用技术进行有效地资源配置,直接打通工厂与工厂、工厂与经销商、工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壁垒和沟通渠道,从而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实现生产企业“生产计划的大数据化” 、“购销存平台化”、“全球市场一体化” ,实现“24小时全天候”国际一体化资源配置。
尽管实现降本增效还有诸多难题需要克服,但要成为物流强国,这一步非走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