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是一条意味深长的文化纽带。

      有人曾问:如何想到将跨邕江桥梁作为专题来拍摄?回答这问题多少有点尴尬,我只能轻轻答曰:儿时喜欢桥,现在仍喜欢。

鲁利摄影展

      从创作的角度讲,越是熟悉的东西越容易上手,可有时越是家门口熟悉的事,却越容易被司空见惯的我们所忽视,久而久之,就形成灯下黑。但是,如果我们把见惯不奇的东西,放在聚光灯下重新审视一番,将其当成初次见面的陌生的稀罕物,那情况也许就大不一样了。

鲁利摄影展

      记得儿时常到邕江白沙戏水,看到穿梭于两岸渡口的小船,总想为何江上无桥,于是便一次次幻想未来桥梁的模样。

      许多许多年后,小小的白沙滩和渡口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隐退了,一座新型大桥跨江突起,称之为三桥。

      紧接着十多年间,邕江上又飞起座座彩虹,桥梁相连,与路相通,江南江北忽然一下不再遥远了。这时,感觉南宁真得变大了。

鲁利摄影展

      而后,我们退休了,终于也有闲功夫在26座跨邕江桥梁间瞎转悠,追寻儿时的记忆,戏侃童年幻想的大桥与现实是否吻合,从点滴细微处慢慢品味大桥的民族元素与现代造型,体会着桥梁的过去与现在,不断游走于熟悉与陌生之间,十分享受按下快门的愉悦之情。

      江河是自然的,桥梁却是文化的,它是人类的精美杰作,许多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作品更是喜欢以桥梁为题材。

鲁利摄影展

      因为,我们离不开桥,桥梁带给我们众多便利的同时,也赋予我们独特的美学享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被赋予了灵气,而能配得上这种灵气的艺术品就当属桥梁了。

鲁利摄影展

    桥,是一条意味深长的文化纽带。

    桥,水梁也。                                                 

                                ——《鲁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