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计划都有一个天然的敌人,叫做“不确定性”

图片源自Pexels

坚持了3天的“六点行动”,今天受到了干扰。

虽然六点钟起床这一核心任务没有受影响,但是起床后一小时内写作没有如约履行。

不可避免的,今天这一天内心都充满着沮丧和惋惜。

计划被破坏,主要原因是自己的状态不在。昨晚朋友聚会,饮酒过量,整个人昏睡了一宿。早上5点半睡醒了,想着写作这事不可以中断,自己吹过的牛得自己担着。

亲尝过宿醉苦果的朋友应该都可以想象,头晕脑胀、恶心呕吐是一种怎样的状态。用这样的状态去写文字,不免是自欺欺人。

纠结几分钟后,我接受了这个无法避免的现实。

以这样的状态,就算强撑把文字凑出来,怕是也难以让读者买账。大概率上,就算是强逼自己写出来,面对有可能污染读者眼球的文字,能否推送又会继续折磨我。与其为了一个无法确定结果的事纠结,不如先好好休息,调整自己的状态,等身体恢复了再把作业补上。

食言了,内心当然是痛苦的。

不过经历今天这个事,我不得不再重新思考“六点行动”这个计划在实施上的容错空间。4天前, 在一个工作日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主观上是预设自己在正常作息的状态下去执行这个计划。忽略了非正常作息状态下,计划可能受到的干扰,以及如何设置相应的补救措施。

没有什么计划是一定完美的,生活中总是存在着我们无法预知的变量。吴军老师有句名言可能是对这种情况的准确总结:生活是具体的,不是抽象人性的美好畅想。

生活是具体的,是由我们通过一个个细微的实际行动组成的。而人类的社会形态就注定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孤立存在,我们的很多行为是受到他人他事的影响的。就像著名的蝴蝶效应所讲的那样: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就有可能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由于一些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行为,我们制定的长期计划就会受到干扰。有些干扰可以通过调剂化解,而有些干扰是超出我们的主观意识的,面对这种不可抗力的时候,选择坦然接受,也许是明智的。

行文至此,脑海中又弹出一个结论:长期计划的实施过程,也是对计划中存在的“不合理”不断进行修正的过程。但是我们必须指出,这种修正应该是对实施方法的完善和补充,而不是否定核心任务。

【今日心得】

实施任何计划,都需要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容错,是给自己机会,更是给自己的目标一个机会。

功过没有奖惩,质量没有保证。

2019年1月27日

恭喜你,经Word统计,你刚刚阅读完一篇919字文章。

【在你最熟悉的那个手机软件里,搜索“六点行动”也可以找到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