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画介绍
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是汉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
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讲究笔墨神韵,“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讲究“骨法用笔”,不讲究焦点透视,不强调环境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的影响,以大观小,以小观大;讲究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
2.中国画分类
中国画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中国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
3.工具材料
中国画的主要工具是笔墨纸砚,号称“文房四宝”。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特指湖笔(浙江湖州)、徽墨(安徽徽州)、宣纸(安徽宣州)、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
毛笔品种较多,从原料上分,有兔毛、羊毛、狼尾、鼠须、马毛等;从性能上分,有硬毫、软毫、兼毫。
目前大多数书画爱好者都使用书画墨汁。好墨要求质细、胶轻、色黑、声清。质细指无沙子杂质;胶轻,则书写流畅;色黑指墨色要黑,泛紫光更佳;声清,磨墨时听不到声音。
宣纸主要以檀树皮和稻草为原料,具有洁白如雪、厚薄均匀、质地绵韧、不蛀不腐、墨韵万变等特点。一张宣纸的制作时间要一年左右。宣纸就吸水性能分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
砚又称为砚台,最常见的砚是石砚。砚台以质地细腻、润泽净纯、晶莹平滑、纹理色秀、易发墨而不吸水为上品。
中国画颜料主要分矿物性颜料、植物性颜料、动物性颜料和化学颜料,分膏体、块状、粉状三类。矿物性颜料主要有朱砂、赭石、石青、石绿等,植物性颜料主要有花青、藤黄等,动物性颜料主要有胭脂、牡丹红等。化学颜料主要有锌白、钛白、锘黄等。
4.特点
国画要表现“气韵”、“境界”。国画和西方绘画的原则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其重在神似不重形似,强调观察总结不强调现场临摹,运用散点透视法不用焦点透视法,重视意境不重视场景。现代国画的发展也开始吸收西方绘画的一些技巧,如明暗光影的配置,人体解剖的准确等,也有画家将国画的意境用于油画创作上。
中国画是融诗文、书法、篆刻、绘画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这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传统。中国画上题写诗文与书法,有助于补充和深化绘画的意境,丰富了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
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5.笔法
中国画运笔方法十分讲究,包括执笔法、笔锋的运用和各种用笔的技法。运笔有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逆锋、顺锋等方式。中锋运笔,垂直,行笔时锋尖处于墨线中心,用中锋画出的线条挺劲爽利,多用于勾勒物体的轮廓。侧锋运笔,锋尖侧向一边,由于是使用笔毫的侧部,故笔线粗壮而毛辣,多用于皴擦。藏锋运笔,笔锋要藏而不露,横行“无往不复”,竖行“无垂不缩”,古人称之为“一波三折”,画出的线条沉着含蓄,力透纸背,常用于画屋宇、舟、桥的轮廓,也用于山石的勾勒,树干的双勾。露锋则使点画的锋芒外露,显得挺秀劲健,画竹叶、柳条便使露锋运笔。逆锋运笔,笔管倾倒,行笔时锋尖逆势推进,使笔锋散开,笔触中产生飞白,这种点、线具有苍劲生辣的笔趣,在树干、山水的勾勒、皴擦中都可运用。顺锋运笔与逆锋相反,采用拖笔运行,线条轻快流畅,灵秀活泼,勾云、画水常用此法。
6.墨法
墨法是中国画特殊的绘画语言。在中国画表现手段中,墨法与笔法同等重要。笔通过墨来体现,墨通过笔来完成。中国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所以,中国画的墨就是色,与“黑”是不同的概念。墨是能够独立完成绘画,能够表现物象丰富色彩的物质手段。
用墨要有光彩、讲层次,求变化。对墨的要求,清、润、沉、和。清,层次分明。润,墨色滋润。沉,不浮躁。和,相互融和。中国画又称为水墨画,墨在中国画中就是黑色。中国画古代有墨分五彩之说,即黑、白、浓、淡、干、湿六种效果。墨的方法是为了体现绘画的丰富变化,“笔为骨,墨为肉”。所以墨法可以说是一种用水的方法。根据水的多少,我们分为焦、浓、重、淡、清五个变化阶梯。
7.构图
中国画除了具有一般绘画的特点外,还具有独特的构图方法,就是中国画特别注重矛盾。表现为宾主的对比、黑白的对比、疏密的对比、动静的对比、虚实的对比、方圆的对比等等。
中国山水画的特殊透视法称为“三远”法。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三远法下过这样的定义:“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法,就是一种“散点”的时空观,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视点来描绘画中的景物,打破了一般绘画以一个视点,即焦点透视观察景物的局限。
8.基本步骤
挥笔作画,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笔墨在宣纸上不能涂改,所以不能有半点疏忽差错。每笔都要考虑以便解决形象问题、远近虚实问题、情感问题。古人讲“下笔便有凹凸之形”。笔的轻、重、虚、实、强、弱、浓、淡、干、湿都要恰如其分。因此必须集中精力,才有可能做好。(1)勾线——凡能用线概括的地方,分出主次先后,用重墨勾线(相对于整体来看)尽量明确、肯定。勾线用笔不可犹豫不决,要“稳、准”地画下去,遇有败笔也不要怕,一直把整体画面勾完之后,再进行调整。(2)皴擦——皴擦要在大的线的骨架上加以补充,以进一步表现山石的脉络、转折以及树干、建筑物的体面和质感,使画面丰富起来。“皴”和“擦”是一个意思,只是笔触大小与轻重略有差别。(3)点染——在勾皴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不同笔法的点染加以充实,逐渐形成画面的整体效果。染,放在最后进行。染以水分较多的笔触去画,不可大面积瞎涂,当留空白(即“活眼”)要留出来,不可统统堵死。点染一般需要进行多次调整,这时千万不可急躁,要待第一遍干后再进行第二遍,否则,容易出现脏、软、死等毛病。(4)收拾整体——关于整幅画的进展规律,李可染先生归纳出一个公式,叫做“从无到有”,然后“从有到无”。就是一开始画面笔墨由无到有、由少到多地逐渐丰富起来,这时容易出现局部与局部的失调,也就是“碎”和“花”的现象。这时需要用小笔触慢慢地(切不可急于求成,大笔涂抹)调整局部与局部的关系,使各个局部集零为整,形成一个整体。这种整体要有一集结之处——“画眼”,犹如人的眼睛,人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起着传神的作用。统一整体的目的完全在于突出“画眼”的存在。(5)着色——当墨色丰富到几乎有色彩的感觉时(一般要墨色画到90%以上),再考虑染颜色的问题。上色过早,容易夺墨。墨色充分后上色,较易取得“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锦上添花的效果。
9.工笔画
工笔画,亦称“细笔画”,属中国画技法类别的一种。工笔画与“写意画”对称。工笔画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画法。工笔画以其工笔性与装饰性构成了中国工笔画的明显特色。“工笔”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它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工笔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和没骨工笔。
工笔白描就是完全用墨的线条来描绘对象,不涂颜色。没骨(法)画是中国画传统花卉(花鸟)画的一种画法,之所以称“没骨”就是不勾墨线,直接用颜色或墨渲染。工笔重彩是指用不透明的石色为主进行着染的方法,特点是富丽堂皇、华美典雅。工笔淡彩是用透明水色进行着染,即先用墨彩的方法把对象画到八九分,然后用淡薄的色彩稍作渲染,它的基本特征是色调秀丽淡雅、清新明朗,比较强调线条本身的艺术魅力。
工笔画用笔主要分勾线笔、染色笔、底色笔三大类。
(1)勾线笔:描线需要用毛笔的中锋来勾勒细而匀的线,所以要用有一定硬度和弹性的狼毫笔来勾线。依纹、叶筋、小红毛等这些笔的名称虽然不一样,但都是以狼毫为原料。勾线笔有大小号之分,依画面需要来选择,
(2)染色笔:常用的染色笔有大白云、中白云、小白云和其他软毫毛笔。白云笔外层是羊毫,中间部分是硬而挺的毛,既能含水分又有弹性,是理想的染色笔。
(3)底色笔:工笔画经常需要涂底色,或做大面积的平涂和渲染,因此需备有各种宽度的排笔或羊毛板刷。底色笔有五寸、二寸、寸半等,要求全为羊毫所制,笔锋柔软、蓄水能力强,主要用来平涂底色。
10.五代花鸟两大流派
(1)黄家富贵
“黄家富贵”指的是五代花鸟画两大流派中的一个流派,以黄筌为代表。在中国花鸟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熟于五代西蜀的黄筌,光大于宋初的黄居寀。
黄筌为宫廷画家,多写宫苑中的奇花怪石、珍禽瑞鸟,勾勒精细,设色浓丽,不露墨痕,所谓“诸黄画花,妙在赋色”(沈括),画成逼肖其生,故有“黄家富贵”之称。黄派代表了晚唐、五代、宋初时西蜀和中原的画风,成为院体花鸟画的典型风格。入宋后,当时凡画花鸟无不以“黄家体制为准”。
(2)徐熙野逸
徐熙野逸指的是五代花鸟画两大流派之一,以徐熙为代表,落墨,风格迥异,故有“徐熙野逸”之说。所绘的汀花野竹、小鸟渊鱼、草木虫兽,皆妙入造化。所作花木禽鸟,形骨轻秀,朴素自然,清新淡雅,独创“落墨法”。
作品注重墨骨勾勒,淡施色彩,流露潇洒的风格,故后人以“徐熙野逸”称之。徐氏的笔墨技巧,对于后世影响很大,至徐熙之孙徐崇嗣出,徐熙画派名声渐振。后经张仲、王若水,到明代沈周、陈道复、文征明、徐渭等人加以发展,成定型的水墨写意花鸟画,从而与黄筌的花鸟画派,两者互相竞争,影响了宋、元、明、清千余年的花鸟画坛。
11.书法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采迷人。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张旭、怀素以颠狂醉态将草书表现形式推向极致,张旭史称“草圣”。
12. 四君子画
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世人常用“四君子”来寓意圣人高尚的品德。
“四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题材,以梅、兰、竹、菊谓四君子,其文化寓意为:梅,探波傲雪,高洁志士;兰,深谷幽香,世上贤达;竹,清雅澹泊,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世外隐士。
13.中国画寓意
中国画博大精深不仅在于他独特的运笔之处,还在于其中蕴含的各种寓意。人们总是喜欢将寓意比较美好的字画悬挂于家中,来给自己或是家人带来好运,主要有以下:
(1)牡丹图:国花牡丹象征富贵、姣妍、繁华、红火等,易挂在客厅(新婚夫妻)、卧室(夫妻)、迎屏等处。
(2)大鹏展翅图:通常被挂在书房及客厅,带给人一种"鹏程万里"的积极向上心境。
(3)众鱼嬉水图:习俗以"水"为财,而鱼又有"年年有余"的吉祥喻意,所以双鱼嬉水图有"招财"喻意。
(4)书法:书法在风水上最常见用处是挡"门煞",例如大门正对着卧室,在堪舆学上房被门正对着有不利之说,因为大门开闭所形成的急速气流会直"冲"入房,遇上这种情况就可以在房门上挂墨宝。
(5)一帆风顺图:寓意一切顺利,出行平安。
(6)山水画:作为"靠山",能增加贵人运;“傍水”,能增加财运。山水也让人赏心悦目,增加生活情趣。
(7)竹子:寓意升高,节节高。
(8)荷花:也是莲花,寓意和气,出污泥而不染,信佛的也有寓意圆满、善心等。
(9)鸡图:寓意大吉大利,民间有鸡吃百虫的习俗,因此,孩子小时易挂在小孩的卧室,有孩子不得病、辟邪等传说。
(10)钟馗图:钟馗辟邪,因挂在正面,如迎屏、电视的上面等。但也有请神容易送神难的说法,因此尽量不要悬挂。
(11)马:寓意生活事业万马奔腾,蒸蒸日上,前途远大。
14.绘画鉴赏
(1)内容描述
艺术创作内容丰富多彩,它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社会生活。因此,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对于美术鉴赏非常的重要。同时,美术鉴赏也离不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因为鉴赏者总是在自身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去感受、体验和理解艺术作品。
(2)形式分析
绘画是美术中最重要的门类之一,它是运用线条、形体、色彩、笔触等造型语言在二维平面上塑造艺术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绘画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美法则,它能够通过静态的形象,表现出深远的艺术境界和审美意蕴。绘画艺术语言包括形体、构图、色彩、材质、肌理等。
对于中国画,可注意构图、空间、色彩以及笔法、技法等。
(3)画家意图
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作品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概括。不同时期的审美思想和价值取向都会在美术作品中有所反映和体现。因此,我们在进行作品鉴赏时,应结合该作品的社会背景来具体分析,感受体会画家的意图。例如,在鉴赏八大山人的作品时,鉴赏者需要了解画家金枝玉叶老遗民的身世,才能感受到他“墨点不多泪点多”简洁孤冷的画风,体会到他内心深处的孤寂、无奈、悲凉与落寞,感受到他画外的深远寄托,如图所示。
(4)作品评价
1)艺术语言的鉴赏
鉴赏者对绘画艺术语言的敏锐度决定了鉴赏的层次。例如,线条在西方绘画中用以把握实体,而在中国绘画中还用以暗示物象的骨格、气势和动向;形体除了可以表现物象的形貌外,还体现出潜在的情感倾向;色彩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更能反映丰富的情感。因此,绘画鉴赏应结合绘画的艺术语言来解读作品,并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进入“再创造”的欣赏佳境。
2)不同鉴赏标准的运用
由于绘画作品的画种、创作背景、民族风格等因素的不同,绘画鉴赏应运用不同的鉴赏标准。例如,中国传统绘画崇尚文、意、趣,重视笔墨、线条的运用,侧重表现与写意。而西方传统绘画重视客观的观察,主要通过精确的透视、光线和色彩来再现物象,具有理性的精神。
3)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鉴赏者在进行鉴赏活动时,一方面要充分调动自身有利的条件,诸如生活阅历、审美经验以及情感体验等,使鉴赏活动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另一方面鉴赏者应通过内省和理性的分析,理清情感中的审美成分和非审美成分,切忌盲目冲动地评价,歪曲原作品。审美者只有将感性与理性充分地融合,才能达到主客观的统一,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和鉴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