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最后几天,确切的说,就是最后一天,听到一个消息,一个亲人去世。
在这短短的一生中,有许多亲人给我温暖、关怀、亲情、幸福……但是能够标记为“学习”这个标签的,他是第一人。
我与他的生活圈子交集不多,甚至可以说一年都见不了几次面。记忆中的画面,都间隔一年以上。这种时间间隔较长的记忆也有意思,那些觉得没有改变的地方会更加深刻,那些觉得微妙变化的地方会非常明显——随着我们年纪、阅历的增长,感觉最近几次聊天的时候,他变得越来越腼腆……
近来翻到《荀子 礼记》读到“如死如生,如亡如存”,一瞬间心里被触动,亦觉得:他的故去,亦未故去——更腼腆的聊天无法再多一次了,但他留下的记忆,会在我的余生中“温故而知新”地学习,就是如生、如存呀。
——也有将“如死如生,如亡如存”写为“事死如生,事亡如存”,从我个人的世界观来看,“事”这个字显然不如“如”这个词更抽象、更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幽默”
他是我的姑父,从年纪上要长我二十多岁。第一个清晰的印象还是儿童时期的。爷爷过寿的时候,不同于别的长辈,他总是“调皮的”、“开心的”、“不羁的”……
小学生的词典里,没有多少合适的词语来描述这种感觉,等到有了词汇量以后,终于将“幽默”这个词选定下来。
最有周期性的就是每年清明祭祖的时候,总要听他来上一段,那种感觉完全超过现在春晚上相声、脱口秀的水平。也让我慢慢改变了对“清明”这个节气的看法——死去的祖上,让活着的儿孙们,在春暖花开的好时节里,聚在一起,说说故事,说说心事……
乐观
少年不知愁滋味、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还在上学的时候,只知道姑父的幽默。随着自己慢慢长大,接触社会,成家、打工、打拼事业,才体会到,他的不容易。
姑父的及他的家庭,没有什么可以评估为“优势”的东西,即便是体力这个看起来较为平衡的能力,也因为他的身材,让人觉得他的体力不好。
这种“抓了一手烂牌”的局面,很难不让人觉得悲观。
但是,在我的印象中,他从来不认为自己的未来没有希望。每次聊天,都是说他在做什么,已经做成了什么,还要做什么。
这种相信自己的努力能够有成果的价值观,我称为乐观。
每当感觉任务艰巨、资源匮乏、难以推进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他的笑容——好好干,肯定能干好。
善良
改革开放的冲击,让很多人的价值观转向了金钱。
大概十年前,某个族里的叔叔干起了承包医院的生意,对于这个事情他有些犹豫。
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民,他了解社会变化的渠道不多,村里人对那个叔叔的“赞许和羡慕”,让他看不明白了:“他,我是了解的,没读过医书呀,自己腿断了,看那个医生的生意好,就拜了个师徒关系……嘿,还去河南承包了医院,成了骨科专家、院长了。。。。”
他用自己的逻辑分析着。我听着,一直没有接话。一方面我对医药行业的乱象多少知道一些,说起来估计让他更加惊讶;一方面他所描述的那个亲戚,我也知晓为人,且不说他是做医生,就是去洗手间方便,也都能做出一些价值观异常的事情,我也不宜多评价。
“小姑父,你是善良人,相信头顶有老天爷看着呢!说不得假话!亏不得自己的良心!就别为这些受累了,少去想他们的事情……”
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
那个地方以前叫国营某某农场,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个生产力改革的正面案例。
但是九十年代中期,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某些经营受到了影响。加之治理体系的混乱,一时间八十年代积累的“底子”被挥霍一空,还留下一些银行债务。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回到正确的道路上。再后来,国家给予农业一系列的优待政策,也都被以**公司的名义截留了。
这片土地上有数万像姑父这样善良、乐观的农民,默默承受了超过时代背景的剥削。
真希望他能笑看到这片土地重新繁荣的景象。
Wollaston
2023年2月12日
于 连云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