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建筑师,从2006年接触BIM概念到现在2014年,快要8年了。我对BIM的认知一直处于时而兴奋,时而迷茫的状态,到现在一直还是没有变。无论兴奋还是迷茫的表现都是整夜整夜的合不上眼。兴奋是短暂的,迷茫却是常态。也许在昨天,我还不敢正视这个事实;但是今天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说真话。因为周围的人敢说真话的人太少了。BIM概念过度的被贩卖,BIM的价值被无限的夸大,年轻的BIMER们被忽悠,甚至毁掉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今天不去追究是谁的错。为了避免让更多的年轻设计师,仅仅因为一时的狂热或者被利诱加入这个行列,在此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心得或者忠告,以此可以作为个人在思考自己工作发展方向时的良性借鉴。
1.BIM的概念和理念是美好的,是可以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但是目前中国没有一个项目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在美国也不敢说。因为目前BIM软件的成熟度,本土化,以及模型在建筑不同阶段的传递过程中无法实现完美交接,重复利用等功能。因此“BIM不是万能的”,BIM还需要时间去完善,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有可能。这个时候你要记住,耐着性子很重要。
2.站在设计企业的角度出发,BIM技术只是设计师的辅助手段或者工具,你如果只懂BIM技术或者软件并不代表你比设计师高明;如果你既懂设计流程和规范,又懂BIM技术的价值应用点,那说明你的技高一筹了。可是这里有致命的逻辑:逻辑一,如果你先学设计(假设5年),再去学BIM,其实BIM相当于锦上添花;如果你先学BIM,后学设计,那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意味着你放下身段从零做起,和刚从学校毕业的设计师,又站在一条起跑线上。这个时候BIM反而成了你的思想包袱。有个女孩子刚毕业就去学BIM建模和管线综合,做了5年,这个时候已经30岁,她发现自己天天重复同样的事情,专业上也无法有更大的发展,想学设计已经力不从心。这不是让人很惋惜吗?逻辑三,你如果是自学BIM软件,然后一边学设计一边学BIM,这个就是很完美的状态。5年以后,既可以朝专业负责人也可以朝BIM的方向深入发展。可是这里又牵扯到工作的土壤,如果你在的企业都是用CAD,就你一个人用Revit,你要坚守住寂寞并且要保持速度统一,那注定要求你必须是高手。
看看上面的三个逻辑,你适合哪一个?逻辑之外还有一种人,就是喜欢做建模员,做了5年8年也不烦。之前说“翻别人的模型是没有出路的”这里算是例外。乐此不疲,没有什么比喜欢更重要。
3.千万不要因为刚毕业选择BIM的工作比选择做设计的薪水高,就去盲从,这个是非常短视的,20岁没有钱是常态,但正是学知识积累经验的黄金阶段。把黄金时间用在你最想做的并且擅长的事情上才能可持续。很多人都认为做BIM的一定比一般的设计师赚得多,就挤着头皮往里钻,进来之后才发现并不尽然。这点年轻人一定要谨记,眼前的利益并不代表5年10年之后的利益,要把眼光放长远。
4.如果你所在的企业,是把设计和BIM隔离的,而你做了两年的项目之后发现没有收获,那你要赶紧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愿意长期的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你目前的工作上面。如果你只是作为一个BIM工具被使用,工作中没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你内在的潜力,那你就要深刻的思考如何转变。
5.不要迷信名人,权威,或者所谓的专家。在有些公众场合,我被介绍成BIM专家,这个时候我后背发凉,其实在目前的中国,没有人敢说自己是BIM专家。我以前为了减轻自己的困惑,就去参加各种沙龙,花钱参加研讨会,结果都是失望而归,最后发现只有自己能帮自己。只有在做项目,真枪实干的时候,才感觉接地气,内心踏实。实践多了,你就会发现有些东西是真的,有些是假的。
不论兴奋还是迷茫,有一点是我一直坚信和坚守的,那就是“设计和BIM必须一体化!”。我常常用“挖油井”来形容自己坚守的信条,我不知道会不会冒油喷浆,但是我肯定不会去挖另外一口井。谢谢!
孙亚莉 201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