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两组数据的平均分数相同,但是它们的差异情况并不相同。如果要对这两组数据进行科学的比对,我们就需要对每组数据作进一步的分析:在一组数据中,先看看每个数据(X)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M)的差距大小或离开平均数的距离(X-M),即每个数据的离均差(d)的大小,然后再看这一组数据离均差的平均大小,即。但是离均差有正有负,正负抵消,离均差之和为0,离均差的平均数也为0,计算结果无意义,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为此,人们想了一个办法,对这组数据的每一个离均差进行平方后再求和:先逐一求离均差的平方,即(X-M)2,再将所有离均差平方相加求和,即,最后再求离均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即为方差。
因此,方差(variable)就是离均差平方后的平均数;如果要还原为一组数据的平均差距则需开平方根,方差的平方根就是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公式略
方差或标准差都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但其应用场合却不相同。标准差和平均数相联系,是最常用的一对统计量,由于其单位与原始分数相同,可以直接用于解释数据的离散程度和偏差大小,因此当只需要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或对数据的分布状态、数字特征等进行估计和描述(如相关分析)时,我们一般计算标准差。标准差在心理测验中经常是反映一组被试个体差异大小的指标,被试群体能力水平越接近,其能力分数的标准差越小;反之,被试群体的能力水平相差越远,其能力分数的标准差越大。但是,标准差是一个终极的统计量,不能进行加减运算,而方差具有可加性特点,可以应用于代数运算中,因此,当需要由一组样本资料去推断相应总体的情况(如Z检验、F检验)时,我们主要采用方差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