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训练营复训分享(即复盘)

特别荣幸,能有这样一次分享机会,这对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思维梳理。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点来梳理。

【一、为什么复训】

有两个原因:

1.第一次参加思维导图训练营时,是零基础,豆苗老师讲的很多知识点是我的盲区,一路学下来,懵懵懂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每次课后作业都不得要领,完成得随意且没条理。为能学会思维导图,于是,就有了复训。

2.每次看到老师的作品,就会:“wa,好厉害,我什么时候也可以画成这样呢”。豆苗老师让我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这力量,促使我想不断靠近她,向她学习。于是,就有了复训。

【二、复训的收获和感受】

作为复训学员,第二次的学习效率明显高于第一次。听课时,不再蒙圈,也不再一股脑的强塞知识,逻辑思维逐渐打开,对于笔记的整理富于条理,课后作业的完成渐入佳境。

1.收获

听得懂老师的课堂内容,虽然还没有完全参透,但不再是一知半解。具体收获如下:

首先,对导图的六步法记得很熟练。每次做作业前,都会先过一遍六步法的内容;其次,每次作业的目标相对明确,知悉受众是谁,在表达上,会从利他角度出发;再次,对于每一层级的关键词词性有统一的概念;另外,开始有意识的提炼关键词,并偶尔能想到MECE原则;最后,在画导图前会思考专意专色。

2.感受

思维导图太有意思了,每次构思和画的过程,特别享受。尽管,画出来的图问题很多,但不妨碍自己的喜欢,毕竟是亲生的。每一笔每一划,都是思维的产物。

随着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加深,日常生活里但凡需要分类的,我都会不自觉的去画个草图。经由草图再看分类,确实比以前的便签式记录效果好多了。

【课程设计】

我特别喜欢思维导图训练营课程里的点评环节以及同桌制。

1.点评

老师在作业次周专门开的点评课,非常赞。上课是被动吸收知识,做作业是设法将课程内化成自己所有的最佳途径,而点评在这内化过程尤为重要。老师的点评非常详细,通常是按照六步法进行点评,哪里有问题她都会详尽告知。这样一来,我就能更好的发现问题,并努力改进。

2.同桌制

第一期时,由于不熟悉,对于同桌我是不在意的。这一期组了自己满意的同桌后,经常受到她的鞭策。同桌太优秀了,会忍不住想要靠近她,向她学习。点评课上,老师提到同桌的优点恰好是我的弱项。经过多次学习,在最后我的弱项慢慢开始转好。

【导图应用】

我一开始想学思维导图,是为了能更好的梳理读书笔记。我喜欢阅读,又不希望自己只是为了读而读。思维导图的出现,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读完一本书后,我都会尽量的通过思维导图去重新梳理一次书的内容,除了加深记忆外,更是提高了我提炼脉络的能力。

经过这一期复训,我还发现思维导图应用在日常生活里非常方便,比如购物清单,比如行李清单,比如日程表。以前我都是想起来了记录一下,常常遗漏,现在竟养成了提前计划好清单的习惯。太不可思议了。

【写在最后】

当老师邀请我在结营仪式上做复训分享时,我激动不已。感觉自己进步很大以及被认可。在为如何做分享感到迷茫时,老师提供可分享的点以及建议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准备时,我眼前一亮。于是就画了一张草图,画得虽丑,但建立起了文章架构。

在新一期训练营开设之初,我第一时间找了老师复训。经过两期学习,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豆苗老师说的,跟着课程完成作业提升会很快。所以我又来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