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说科学课只是拿起课本的学习,那一定是无稽之谈。放下书本,拿起实验器材才是科学课真正的开始,观察、实验、记录、分析才是科学课应有的样态!
切记,“失败”是由身为教师的我们自行决定的。在第56号教室,飞不起来的火箭不是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算失败!
别让你小心翼翼地避免他失败,成为他真正失败的开始。在明确目的地情况下,放手让他去做,得出结论,可能是5分钟的惊喜,也可能两个月的坚持!无论哪种结果,都是孩子自己的开花结果!基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自身的有效发展,找到新知的生长点,让新知是“长”出来的,而不是拔苗助长,更不是一味灌输。
对于教学设备需要经费的问题,雷夫提到可以向家长“借力”,让教学经费的“募捐”成为孩子的发展的“投资”,家长也会十分乐意,岂不美哉!
对于为科学计划而孜孜不倦的学生,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被称为“书呆子”、“怪胎”、“实验室的小白鼠”时。一方面,要用大爱告诉这些孩子:“你们是未来的国之栋梁,肩负使命与责任,只需与智者辩,不与愚者争!”另一方面,包容那些暂时不懂事的孩子,告诉他们:“这样会令他人身心受伤,倘若换位思考,你还会这样做吗?”不过说实话,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在一定程度上共情就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