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时刻:
同事在下班前五分钟,把一个急活儿丢给你,笑着说“能者多劳”;
亲戚对你的个人生活刨根问底,还美其名曰“都是为你好”;
朋友一次次地借钱不还,你催一句,他还嫌你“小气”。
你心里委屈、愤怒,但更多的是困惑:为什么,他们就敢这么对我?
我们总习惯把原因归咎于“对方人品不行”、“我运气不好”。
但今天,我想告诉你一个很扎心的真相:
一个人敢在你身上肆无忌惮地越界,根本原因只有一个——是你,亲手给了他可以这样对你的“许可证”。
1.你的“不好意思”,是对方的“得寸进尺”
很多人,不懂得如何说“不”。
他们的拒绝,永远是委婉的、模糊的、带着歉意的。
同事让你帮忙,你不想,但嘴上说的是:“啊,我看看我手头忙不忙……”
朋友请你吃饭,你不想去,但回的是:“我尽量吧,不一定有时间。”
这种“不好意思”式的拒绝,在对方看来,根本不是拒绝,而是一种“可以再争取一下”的信号。
你的边界,是一条虚线,而不是一堵实墙,对方轻轻一推,就过去了。
我前同事小琳就是这样。她刚入职时,对所有请求都来者不拒。
后来实在太累,开始学着拒绝。
但她的口头禅是“我试试看”、“我可能不行”。结果,大家依然把最难、最琐碎的活儿丢给她。
因为在别人眼里,她的“不行”,只是需要再多劝两句的“半推半就”。
人性就是这样,会不断地试探你的底线。
你退让一寸,他就会前进一步。你的每一次“不好意思”,都在为他的下一次“得寸进尺”,铺平道路。
2. 你的善良,没有“牙齿”
你是一个好人,与人为善,乐于助人。
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的善良,没有任何“锋芒”,那它在别人眼里,就不是善良,而是“软弱”。
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他每次都敢在你身上犯同样的错误——约会迟到、承诺不算数、借你的东西不爱惜。
为什么?因为他知道,你很好“搞定”。
你最多只会抱怨几句,生一会闷气,然后,事情就过去了。他侵犯你的边界,成本几乎为零。
没有惩罚机制的边界,就是一张废纸。
真正厉害的人,他们的善良,都带着“牙齿”。你对我好,我加倍对你好;
你若越界,我会让你清楚地知道,我的底线不好惹,下一次,请你掂量着办。
他们用一次“不留情面”的表态,换来了长久的尊重。而你,却在用无数次的“算了”,换来了一次次的变本加厉。
3. 你把自己的“定价权”,交给了别人
这是最底层,也最核心的原因。
你为什么不敢坚定地拒绝?你为什么害怕起冲突?
因为你内心深处,把自我价值的“定价权”,交给了别人。 你需要通过别人的认可、喜欢和赞美,来确认自己的价值。
你害怕说“不”之后,对方会不高兴,会觉得你“不好相处”,从而不再喜欢你。
为了维持这份脆弱的“被喜欢”,你宁愿委屈自己,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
你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服务型人格”,把所有人都照顾得很舒服,唯独忘了你自己。
一个需要靠外界评价来定义自己的人,他的边界,注定守不住。
因为他的能量,不是向内扎根,而是向外讨好。
而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他有自己的“内部记分牌”。
他的价值,由他自己定义,不需要任何人的首肯。
别人的喜欢,是锦上添花;别人的不喜欢,也伤不到他分毫。
写在最后
说到底,别人如何对你,都是你教的。
当你总是无底线地付出,你就是在教别人如何索取;
当你总是不好意思拒绝,你就是在教别人如何侵犯;
当你总是委屈自己,你就是在教别人不必在乎你。
这不是让你去责怪自己,而是让你意识到:你,拥有改变这一切的主动权。
从今天起,试着去做三件事:
把你模糊的“我尽量”,换成清晰的“对不起,我做不到”。
把你善良的“算了”,换成有牙齿的“没有下一次”。
把你向外讨好的目光,收回到自己身上,问问“我开心吗”。
当你开始这样做,你会发现,你失去的,只是一些不值得的关系;
而你赢得的,是别人的尊重,和那个敢于为自己而活的、强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