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与信息有有区别,没有偷换概念,是对什么是内容一点浅薄的理解,初次写作,非专业人士,轻锤
1
内容付费的时代,每天大量的洗脑文、鸡汤文以及成功励志文章让我热血沸腾,幻想自己成为成功人士把板砖扔在了包工头脸上,然后成功当选为地球环保使者。
那么内容究竟是什么,它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让人哭笑不得。
为了找到答案,我熬秃了头最后在百度找到答案。
内容就是事物所包含的实质性事物的总和,那一刻我望着满地的秀发仰天长叹,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2
我们每天接触的内容它的本质是什么,首先它要有形式去表现内容,媒体和我们面对面的交流表达都是内容的表现形式。
泛指的内容就是我们每天都接触到的互联网信息,它不是成体系化的知识,还停留在信息阶段,所以我们熟知的知识付费应该是一个伪命题,依然还是属于内容付费,与图书写作成体系化的知识有本质区别。
为什么说现在的知识付费是伪命题,因为我们熟知的知识付费只是把无序信息整理成有序信息,包括读书会,几分钟读完一本书也是一样,没有底层的逻辑支撑,对那些已经有自己知识体系的人来说或许可以称之为知识付费,但互联网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我们韭浪,而不是后浪。
回归到内容本身,内容的灵魂是分享和引导。在少年时期,我点开了一串数字网站,网站的内容瞬间引导我成为了一个大人,从此在朋友面前我昂首挺胸,因为我和他们不一样了,我成为了一个大人,是数字网站的引导让我一夜成长,成长就在一瞬间,不建议大家尝试,对身体不好。
在内容爆炸的时代,大家都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道德从来不是衡量成功的标准,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才是,如何分辨内容的好坏成为我们的必备技能。
内容的价值是创新创造,让更多的人接受新信息的同时能够创造价值,引起人们的思考,认识多元化的世界才是我们需要的。我的一个朋友,朋友圈每天都是豪车名表,美女相伴,月入几万,只要188,加入社群你也可以做到豪车美女相伴,名额有限。来不及了快上车。
有一天我骑着小电车走在大马路上,对面来了一个大二八自行车,我月入百万曾经亲密无间的兄弟啊,怎会沦落街头,原来是出来体验生活,要问我借十块买雪糕,我咬牙给他买两块,可能这就是他当年看了朋友圈月入百万后的内容后,走上了发家致富路,出来体验生活的方式都如此别致,果然是有钱人。
3
好的内容除了科普知识外,更加应该引导人们去思考,这才可以称之为一篇好内容,不是无需经过内化思考的信息。
这样我们接受信息的意义在哪里,除了即时满足之外,它只是在大脑中飘过,没有留下一丝痕迹,轻轻的我来了,正如我轻轻的走了。
万花从中过,片叶不沾身。
我们来探讨一下内容是怎么形成的,首先它应该是我们脑子里一个蠢蠢欲动的想法,我们想要把它描述出来,这是第一步,描述内容,初步有了一个框架。
接下来我们需要整理语言,有逻辑的把表达的内容讲出来,我们为什么想要把内容表达出来,这肯定是有明确目的的,所以才会表达。
既然有了明确目的的支撑,我们表达出了我们的想法,想让别人认同自己,或许是别的目的,面对面的语言表达很容易,可是隔着屏幕的文字表达或视频表达除了认同之外又加入了很多的其他因素。
无论是认同也好,其余什么也好,单纯的表达是不可能出现在我们的屏幕之上的,我们看到的内容,在现在的互联网环境下最后都会与名与利产生关系。
我也一样,大家都是俗人,都逃脱不了真香定律,人性如此。
在算法和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我们接受的内容越来越精确,精细化的个性体验,让我们不用在浪费时间寻找我们感兴趣的内容,每天都会被感兴趣的内容填满,但同时又阻碍了我们了解这个多元的世界。
我们获取内容的目的也是一样,无非就是了解世界,学会控制自己的即时满足感,去思考内化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或许延时满足感才是我们需要获取的快乐。
所以内容对于我们来讲,既是了解世界的渠道,又是打自己认知的渠道,但前提是需要独立思考。
互联网下不能没有内容,内容又反作用与我们,所以需要我们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去分析内容。
独立思考是现在这个时代难最能可贵的能力,愿我们都可以成为独立思考者。
世界爱我,我爱世界,你在世界中,所以你也爱我,两情相悦